[发明专利]熔体脱挥发分挤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52724.5 | 申请日: | 201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9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金应圭;D·A·博杜安;M·A·巴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76 | 分类号: | B29C47/76;C08L23/16;B29K7/00;B29K9/06;B29K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吴亦华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体脱 挥发 挤出 方法 | ||
1.一种熔体脱挥发分挤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向脱挥发分挤出机中供给热增塑聚合物混合物,其包括
组分1):至少一种含有可聚合的碳-碳不饱和度、至少10重量%的脂族结合卤素或二者的第一热塑性聚合物;
组分2):至少一种第二热塑性有机聚合物,它与组分1)在其相对存在量下相容,其中所述第二有机聚合物基本上没有可聚合的碳-碳不饱和度,包含低于5重量%的卤素,并且通过GPC相对于聚苯乙烯标准品测量的重均分子量为约25,000至约175,000;和
组分3):基于聚合物混合物的总重量,1-60重量%的至少一种挥发性化合物;
同时温度在超过所述至少一种挥发性化合物的沸点温度下;
b)将所述脱挥发分挤出机中所述热增塑聚合物混合物分离成含有不超过3,000ppm的挥发性化合物的脱挥发分的、热增塑聚合物掺合物和含有所述至少一种挥发性化合物的分离汽相;和
c)将所述汽相通过所述脱挥发分挤出机机筒中的至少一个排气口排出,而所述脱挥发分的聚合物掺合物通过所述排气口下游的出口从所述脱挥发分挤出机中排出,其中:
A)从所述挤出机出口排出的所述脱挥发分的聚合物掺合物通过毛细管流变仪测量,在180℃时的熔体剪切粘度在100s-1的剪切速率下不大于500Pa·s,并且在1000s-1的剪切速率下不大于300Pa·s;并且
B)在步骤a)、b)和c)期间,所述聚合物混合物和所述脱挥发分的聚合物掺合物保持在比所述第一热塑性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不大于100℃的温度下。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脱挥发分挤出机包含挤出机机筒,所述挤出机机筒包括至少一个内部旋转螺杆、用于将所述聚合物混合物引入所述挤出机机筒中的入口、在所述入口下游的用于从所述挤出机机筒除去气体的至少两个排气口、和位于所述挤出机机筒一端用于排出脱挥发分的聚合物掺合物的出口。
3.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将汽提剂在至少一个所述排气口的上游引入所述脱挥发分挤出机的机筒中,并且通过至少一个所述排气口从所述脱挥发分挤出机除去所述汽提剂。
4.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汽提剂是水、空气、氮气、氩气或二氧化碳。
5.权利要求2-4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内部旋转螺杆包含位于至少一个排气口上游的一个或多个反转元件。
6.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在至少一个排气口的上游产生熔体密封,并且每个熔体密封处的压力不大于约1.0MPa。
7.权利要求2-6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比能量输入为200至400焦耳/克供给所述脱挥发分挤出机的热增塑聚合物混合物。
8.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组分1)包括含有至少25重量%脂族结合卤素的热塑性聚合物。
9.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组分1)是共轭二烯的溴化聚合物或共聚物。
10.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组分1)是溴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
11.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组分2)具有80至18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12.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组分2)是乙烯基芳族单体的聚合物或共聚物。
13.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组分2)是苯乙烯的均聚物。
14.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热增塑聚合物混合物还包含至少一种热稳定剂。
15.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所述热稳定剂包括至少一种烷基亚磷酸酯、至少一种环氧化合物、或至少一种烷基亚磷酸酯和至少一种环氧化合物。
16.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所述热稳定剂是a)烷基亚磷酸酯和b)环氧化植物油的组合,或a)烷基亚磷酸酯、b)环氧化植物油和c)环氧甲酚酚醛清漆树脂的组合。
17.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组分1)和至少部分组分3)是来自溴化反应的溴化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在溶剂中的溶液。
18.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将从所述挤出机中得到的脱挥发分的聚合物掺合物凝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272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