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动力换档变速箱中的双重过渡换档控制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54218.X | 申请日: | 201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1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安德鲁·拜尔利;约翰·P·克雷斯;麦克·A·芮斯;杰费里·K·伦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里逊变速箱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18 | 分类号: | F16H61/18;F16H61/04;F16H6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刘华联 |
地址: | 美国印第***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动力 换档 变速箱 中的 双重 过渡 控制 | ||
1.一种控制车辆传动系统的自动变速箱内的双重过渡升档的方法,包括:
使用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初级齿轮部分内的初级接合离合器来进行中间轴速度的闭合回路控制,以实现中间轴的调低,所述初级齿轮部分与输出轴和所述中间轴相连,所述中间轴连接在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初级齿轮部分和次级齿轮部分之间;
当将中间轴调低时,使用所述次级齿轮部分内的次级分离离合器来进行输入轴速度的闭合回路控制,以实现所述输入轴的部分调低,所述输入轴连接在所述次级齿轮部分和车辆的动力产生单元之间;以及
释放所述次级分离离合器并使用所述次级齿轮部分内的次级接合离合器来进行输入轴速度的闭合回路控制,以完成所述输入轴的调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次级分离离合器达到热容量阈值之前,所述次级分离离合器进行排放。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次级分离离合器进行排放之前大体上完成所述中间轴的调低。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速度的控制基于来自中间轴速度传感器的反馈。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速度的控制基于来自输入轴速度传感器的反馈。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代表了所述变速箱内的多个估计惯量的模型来确定用于闭合回路控制的至少一个初始离合器设定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入闭合回路控制之前,指令所述初级接合离合器到初始初级接合设定点,所述初始初级接合设定点基于所述模型而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入闭合回路控制之前,指令所述次级分离离合器到初始次级分离设定点,所述初始次级分离设定点基于所述模型而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6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入闭合回路控制之前,指令所述次级接合离合器到初始次级接合设定点,所述初始次级接合设定点基于所述模型而确定。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扭矩转换器连接在输入轴和动力产生单元之间。
11.一种控制车辆传动系统的自动变速箱内的双重过渡降档的方法,包括:
使用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初级齿轮部分内的初级接合离合器来执行中间轴速度的闭合回路控制,以实现中间轴的调高,所述初级齿轮部分与输出轴和所述中间轴相连,所述中间轴连接在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初级齿轮部分和次级齿轮部分之间;
当将中间轴调高时,使用所述次级齿轮部分内的次级分离离合器来进行输入轴速度的闭合回路控制,以实现所述输入轴的部分调高,所述输入轴连接在次级齿轮部分和车辆的动力产生单元之间;以及
释放所述次级分离离合器并使用所述次级齿轮部分内的次级接合离合器来进行输入轴速度的闭合回路控制,以完成所述输入轴的调高。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次级分离离合器达到热容量阈值之前,所述次级分离离合器进行排放。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次级分离离合器进行排放之前大体上完成所述中间轴的调低。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速度的控制基于来自中间轴速度传感器的反馈。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速度的控制基于来自输入轴速度传感器的反馈。
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代表了所述变速箱内的多个估计惯量的模型来确定用于闭合回路控制的至少一个初始离合器设定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入闭合回路控制之前,指令所述初级接合离合器到初始初级接合设定点,所述初始初级接合设定点基于所述模型而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里逊变速箱公司,未经艾里逊变速箱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421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斜流离心叶轮
- 下一篇:垂直连接螺栓的模块定位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