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伤口渗漏真空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54341.1 | 申请日: | 201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0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M·C·雷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M·C·雷德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王永建 |
地址: | 美国怀***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伤口 渗漏 真空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使用真空管线捕获从伤口附近汲取的伤口渗漏材料。
背景技术
负压伤口治疗以多种方式促进了伤口愈合,这些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肉芽形成的微刺激、宏观机械保持、血流刺激、水肿减弱以及愈合抑制酶和伤口污染物的去除。提供负压源治疗的一个结果在于需要收集并移除排出物。有时当严重伤口渗漏出大量的副产物时即为这种情况。经由真空或负压系统移除伤口渗漏材料或者伤口副产物材料是有利的。通常,负压伤口敷料每周更换一至四次。但是,伤口渗漏材料排出量因不同伤口而明显不同,依据该排出量,采用的收集罐可能需要更换更多或更少的次数。
在伤口治疗技术中,真空或负压源经由真空管线、伤口带材料和储存罐与伤口接触,伤口带材料在伤口和真空管线之间接触,并且储存罐保持副产物材料。
通常,储存罐被连接到负压源。存储器必须受到监测,使得通常为液体的副产物材料不会流到机械真空或负压装置中。储存罐通常涵盖大部分的真空或负压装置。储存罐和真空装置的组合通常过于庞大且笨重,而不易于由患者在日常起居活动中携带。这样庞大的真空单元使得患者不太乐意完成治疗方案。
移除伤口渗漏材料的其它手段包括将吸收材料施加到伤口附近。一旦吸收材料已经到达伤口渗漏材料的饱和,则必须移除吸收材料。另一吸收材料必需被布置在伤口附近,以进一步移除伤口渗漏材料,直到伤口被完全除去排出物。对伤口重加敷料以进一步消除伤口渗漏材料的过程通常是脏的,并且涉及到额外材料的使用。患者大部分通常不能或不愿进行所需的敷料更换。如果未适当地更换敷料,则患者会受到感染以及伤口愈合并发症的风险增大。
上述的两种方法以及其它方法需要大量的材料、设备或者需要努力而有效地排出治疗伤口。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除伤口渗漏材料的一体式真空伤口渗漏收集装置。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优点和新特征部分地下面的说明中阐述,一部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下面的检验将变得明白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学习到。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可以利用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具体指出的手段和组合来实现和获得。
为实现前述的和其它的目的,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本文具体化的并且宽泛描述的,本发明的伤口渗漏收集装置包括:具有壁的真空管道、与负压源流体连通的第一端、与伤口渗漏源流体连通的第二端、以及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具有穿过其壁的一个或更多个穿孔的一部分,所述壁具有外表面、内表面;用于包围并维持在管道的穿孔部分的外表面周围的真空的室;布置在所述室中并与管道的穿孔部分的外表面相邻的吸收材料;和布置在真空管道的内表面中在其第一端和穿孔部分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蒸汽渗透塞。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并且根据其目的和目的,用于容纳来自伤口的渗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来自负压源的真空施加到管道的一端,管道的另一端与伤口渗漏源流体连通;将通过管道的壁的一部分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穿孔而来自管道的伤口渗漏收集到布置在室中的吸收材料中,以及封闭并保持围绕管道的穿孔部分的外部的真空;以及使用布置在管道中在一个或更多个穿孔和负压源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蒸汽渗透塞阻止伤口渗漏进入负压源。
本发明的益处和优点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减少来自伤口的伤口副产物的累积提供不太笨重的装置以及更有利且更清洁的伤口治疗。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面结合附图作出的详细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最佳地理解本发明,在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真空管道部分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流体吸收室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流体吸收室包括其图1中所示的真空管线部分和相对于真空管线部分密封的室部分,由此形成可移除伤口渗漏材料收集装置。
图3示出了本发明图2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图1中所示的并且进一步包含除臭材料和抗微生物材料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在下面的整个详细说明中,同样的附图标记指代图中相同或类似的元件。
参考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负压源10通常布置成与伤口渗漏材料源20相对,并且通过真空管道30与之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M·C·雷德,未经M·C·雷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43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感应式地传输电能的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棘轮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