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锁螺纹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56697.9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8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史蒂芬·艾斯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艾亚全球扣具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9/30 | 分类号: | F16B3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路盛律师事务所 11326 | 代理人: | 汪勤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锁螺纹,其既可用作例如螺钉或螺栓中的外螺纹,又可用作例如螺母中的内螺纹。
对自锁螺纹连接存在很大需求。根据现有技术的紧固元件往往具有化学添加剂,其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其只允许单次紧固动作。用新紧固动作进行重新旋拧的操作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使用新螺钉或螺母才可以进行重新旋拧紧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其它紧固元件通过增加头部摩擦力例如借助于位于螺钉头部工件侧下表面上的肋来产生其紧固效果。然而,相对位置往往存在很大程度的机械损伤。此外,例如由于振动或由于温度波动,头部支撑件的错移会进一步减弱紧固效果。基于该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锁螺纹,其既不需要化学添加剂,也不会给相对螺纹造成塑性变形,也不会给头部支撑件造成损坏。根据本发明,该连接在任何时候都可拆卸,且能够在任何时候再次旋拧并具有完整的紧固效果。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由一种自锁螺纹实现,在该自锁螺纹中螺纹旋拧时负载的齿侧设有突起。
优选的是所述突起在每一圈螺纹的仅仅一部分或多个短的部分上延伸。由此防止过于强大的夹紧作用,否则由于该过于强大的夹紧作用而不可能进行连接的重新旋拧。
为了简化生产,优选的是突起构造成具有圆弧形的横截面。
如果希望只有在拧紧螺纹连接时才进行螺纹自锁动作,对于突起高度而言优选的是选择成:当螺纹拧入时,突起还没有进入与相对螺纹的齿侧力传递地接合状态,而是只有当螺纹被拧紧时才进入与相对螺纹的齿侧力传递地接合状态。在此之前,螺纹可自由旋转,其原因在于当正确地选择突起高度时,相对螺纹提供足够的游隙。
然而,根据本发明,夹紧动作也可以在螺钉或螺母到达止动部之前产生,例如以便提供可活动的但不可拆卸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螺纹的特定位置处给螺纹的两个齿侧的每一齿侧都设置突起。从而甚至当通过拧紧螺纹没有形成预紧时夹紧动作肯定会发生。以这种方式,相对螺母可被省去。
为了防止螺纹过早夹紧,突起优选构造成在螺纹的拧入方向上渐细且具有倒圆的顶端。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外螺纹的螺钉;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内螺纹的螺母;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外螺纹位于工件的内螺纹内的螺纹连接;及
图4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内螺纹的螺母与市售螺钉的螺纹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螺钉10的三维视图,该螺钉具有头部12和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外螺纹16的杆14。根据本发明,螺纹在螺纹拧紧时受力的齿侧设有突起20,该齿侧也就是在本实施例中外螺纹16的齿侧18,该齿侧在图1中朝上指向,而突起20在相应螺纹圈的有限弯曲部分上延伸而进入到螺纹圈内。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突起20分别隔开大约120°,也就是说,一圈螺纹具有三个突起20。突起总共覆盖整圈螺纹的大约1/3。突起构造成在旋转方向上急剧地渐细且具有倒圆的顶端,从而以圆弧形的横截面拱起。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具有内螺纹116的螺母100。在这种情况下,在螺母拧紧时受力的齿侧118也带有突起120,在这种情况下,突起120也在整圈螺纹的仅仅较短部分上延伸。在该实施例中,在一圈螺纹内仅仅设置两个相互对置的突起,且在这种情况下,突起覆盖小于1/8的整圈螺纹。
图3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外螺纹16的螺钉10拧入工件30内且拧紧时的状态,通过螺钉10紧固的另一工件40位于螺钉10的头部(未示出)和工件30之间。在该详细的图示中,可以特别清楚地看出突起20如何布置在外螺纹16承受负载的齿侧18上。这种情况下,可以特别清楚地看出突起20的确切结构。这些突起具有圆弧形的横截面且至少在螺钉10的拧入方向上渐细且以圆化的顶端22终止。
在示出螺钉10已被拧紧到工件30内之后状态的图3的下部区域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工件30内相对螺纹32的受力齿侧如何由于拧紧力而发生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艾亚全球扣具股份公司,未经鲁艾亚全球扣具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66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