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56810.3 | 申请日: | 201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8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马斯茂·满纪雅;长井俊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主分类号: | B60C15/06 | 分类号: | B60C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作为骨架结构的胎体,所述胎体具有胎体主体和胎体折返部,所述胎体主体在一对胎圈芯之间环形延伸,在所述胎体折返部中,所述胎体主体从所述轮胎内侧向所述轮胎外侧卷绕胎圈芯并沿所述轮胎径向向外侧延伸。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环境保护的观点,需要减少车辆的燃料消耗。因此,需要减小充气轮胎的滚动阻力。
作为充气轮胎滚动阻力主要原因的滞后损耗在接触路面的胎面部及其附近的部分大。存在减小由胎面部变形导致的滞后损耗的已知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减小位于胎侧下部中的胎圈部的轮胎径向的刚性(径向刚性)而使胎圈部容易变形,使胎面部的变形分散至胎圈部,并减少由胎面部变形导致的滞后损耗。
另一方面,从充气轮胎的胎圈部至胎侧部的部分的刚性有助于滚动和倾斜((pitch))时的车辆稳定性,如果从胎圈部至胎侧部的部分的径向刚性被设定得很低,则驱动稳定性可能降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已提出一种能减小滚动阻力而不会极大地降低径向刚性的充气轮胎(参见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的充气轮胎中,加强件被布置于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外侧,橡胶胎圈包布的最厚的部分被布置在胎体折返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和加强件的轮胎径向的外端的附近,加强件的截面积与橡胶胎圈包布的截面积之比为0.5以下,并且在胎体冠部和胎圈芯之间的区域布置JIS A硬度为80度以上的橡胶。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075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近年来,对减少滚动阻力的需求已增大。因此,依赖于减小从胎圈部至胎侧部的部分的刚性而减小滚动阻力的上述方法可能削弱驱动稳定性和受限制。换言之,对于同时实现减小滚动阻力的和改进驱动稳定性两者仍有改进的空间。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高水平地实现小滚动阻力和驱动稳定性两者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申请人经过广泛地研究得出结论,即使是在从胎圈部至胎侧部的部分(该部分已知为有助于减小充气轮胎的滚动阻力的部分)中,有助于增加充气轮胎横向刚性的效果的部分和有助于减小滚动阻力的部分是不同的。
基于上述结论,申请人已发现,通过对充气轮胎的各部分进行如下构造,可高水平地实现小滚动阻力减小和驱动稳定性两者。即,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
本发明的第一个特征概述为:一种充气轮胎,其设置有胎体,所述胎体包括胎体主体和胎体折返部,所述胎体主体在一对胎圈芯之间环形地延伸,在所述胎体折返部中,所述胎体主体从所述轮胎内侧向所述轮胎外侧卷绕胎圈芯并在所述轮胎的轮胎径向外侧延伸,所述充气轮胎被安装在轮辋上,所述充气轮胎包括:第一填充材料,其布置在所述胎体主体和所述胎体折返部之间并且位于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外侧;和第二填充材料,其布置在所述第一填充材料的轮胎径向外侧,其中,在所述第一填充材料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填充材料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之间沿所述轮胎径向设置预定空间。
在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所述第一填充材料配置在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外侧,所述第二填充材料配置在第一填充材料的轮胎径向外侧,在第一填充材料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和第二填充材料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之间设置所述空间。所述空间填充有刚性低于第一和第二填充材料的刚性的橡胶,如涂覆胎体的橡胶。
因此,充气轮胎的胎圈部的刚性比空间填充有刚性较高的填充材料的传统充气轮胎的胎圈部的刚性低。因此,充气轮胎容易在空间中局部变形。
此外,在充气轮胎中,第二填充材料位于空间的轮胎径向的外侧。因此,充气轮胎具有第二填充材料位于空间的轮胎径向外侧的构造,以防止胎侧部受空间中刚性减小的影响,能够防止因从胎圈部至胎侧部的部分的径向刚性设定得低所引起的驱动稳定性劣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68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摊铺机行进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尺寸石墨烯堆叠结构晶圆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