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微粒清除装置的玻璃制造设备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57253.7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3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R·德利亚;A·厄尔卡罗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7/04 | 分类号: | C03B17/04;C03B5/225;C03B5/2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项丹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微粒 清除 装置 玻璃 制造 设备 及其 使用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根据35U.S.C§120,本申请要求于2010年11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系列第12/955,125号的优先权,其内容在此通过参考加以引入。
背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说明书主要涉及玻璃制造设备,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微粒清除装置的熔融拉制机及具有其的玻璃制造设备。
技术背景
玻璃基板通常用于各种消费电子装置中,包括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LCD显示器和类似的电子装置中。在这些装置中使用的玻璃基板的质量对于这些装置的功能和美感都是至关重要的。例如,玻璃基板上的缺陷和/或瑕疵可能会干扰玻璃基板的光学性能,从而,可能会降低其中使用此类玻璃基板的电子装置的性能。此外,玻璃基板上视觉可识别的缺陷和/或瑕疵在可能会对其中使用所述玻璃基板的电子装置的消费者感知的产生不利影响。
玻璃基板中缺陷的来源和类型可能会有所不同。在一些情况下,缺陷是在玻璃由熔融玻璃批料成形为玻璃基板之后引入玻璃基板中的。例如,在制造过程中,当拉制玻璃基板时,在玻璃基板表面嵌入的微粒物会产生缺陷,通常称为外部夹杂物(onclusion)。该外部夹杂物不容易被从玻璃基板上洗掉或移除,因此具有外部夹杂物的玻璃基板通常在质量控制检测中作为废料被丢弃,这会降低生产效率,并增加生产成本。
因此,玻璃制造设备中需要一种减少外部夹杂物缺陷的替代设备。
发明内容
本文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熔融拉制机,其能减少玻璃基板上由于微粒物所导致的外部夹杂物缺陷的发生。本文还描述一种玻璃制造设备,该设备包含所述熔融拉制机,以及拉制玻璃薄片的方法,其减少了玻璃制造设备中由于微粒物导致的外部夹杂物缺陷。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揭示了一种用于将熔融玻璃成形为玻璃薄片的熔融拉制机,所述玻璃薄片具有减少的由微粒物导致的外部夹杂物缺陷。所述熔融拉制机包括机壳、用于容纳熔融玻璃并将熔融玻璃成形为玻璃薄片的成形容器。在机壳内部可转动地设置第一牵引辊和第二牵引辊。第一牵引辊和第二牵引辊配合,在第一牵引辊和第二牵引辊之间在拉制方向上拉制玻璃薄片。用于从机壳内去除微粒物的微粒清除装置与机壳相连,从而微粒去除装置能够将废气流和夹带的微粒物从机壳内排出。所述微粒去除装置包括一个设置在机壳内部的真空吸嘴。所述真空吸嘴通过真空管道与真空源流体连接。真空源通过真空吸嘴进行抽真空,以便于当通过第一牵引辊和第二牵引辊拉制玻璃薄片时,从机壳内排出微粒物和废气流。微粒过滤器与真空吸嘴和真空源流体连接,使得微粒过滤器捕集从机壳内通过真空吸嘴排出的微粒物。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揭示了一种减少由微粒物所造成的外部夹杂物缺陷的玻璃制造设备。所述玻璃制造设备包括用于熔融玻璃批料以形成熔融玻璃的熔融容器。用于从所述熔融容器接收熔融玻璃并从熔融玻璃除去气泡的澄清容器。熔融拉制机从所述澄清容器接收熔融玻璃,其中所述熔融拉制机包括机壳和将熔融玻璃形成玻璃薄片的成形容器。牵引辊组件安装在机壳内,接收玻璃薄片,并沿向下拉制方向拉制玻璃薄片。玻璃制造设备还包括用于从机壳内部去除微粒物的微粒去除装置。所述微粒去除装置主要包括设置在机壳内部的真空吸嘴,并与真空源流体连接。真空源通过真空吸嘴抽真空,从机壳内排出微粒物和废气。微粒过滤器与真空吸嘴和真空源流体连接,使得微粒过滤器捕集从机壳内通过真空吸嘴排出的微粒物。在将真空吸嘴与机壳内部流体连接的真空管道周围设置冷却夹套。所述冷却夹套冷却从机壳内排出的废气。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用于拉制具有减少的外部夹杂物的玻璃薄片的方法包括熔融玻璃批料以形成熔融玻璃,并用熔融拉制机将熔融玻璃成形为玻璃薄片。所述熔融拉制机包括机壳、成形容器以及具有微粒去除装置牵引辊组件。在机壳内设置成形容器和牵引辊组件,微粒去除装置与机壳流体连接。用牵引辊组件拉制玻璃薄片通过机壳。当拉制玻璃薄片通过机壳时,用微粒去除装置从接近牵引辊组件的机壳内排出废气流和微粒物。
因此,具体的、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72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