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成形材料和发光体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57706.6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7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新纳洋;青木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101/00 | 分类号: | C08L101/00;C08J3/20;C08K5/00;C08K5/56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徐申民;刘香兰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千***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性 树脂 组合 制造 方法 成形 材料 发光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成形材料和发光体。
背景技术
金属络合物是有用的发光材料,可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材料和LED的波长变换材料所使用。然而,多数作为发光材料所使用的金属络合物对于溶剂和树脂的溶解性低。因此,当使用金属络合物作为发光材料时,例如,作为经真空蒸镀法的金属络合物薄膜所使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材料之一的三(8-羟基喹啉)铝(Alq3)在高量子收率和高亮度方面受到注目,期待它作为分散在LED用的波长变换材料和树脂中的发光体的应用。然而,Alq3存在溶剂溶解性和对于树脂的分子分散性低这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非专利文献1中,提议了通过使具有两个羟基喹啉骨架的配位体和三乙酰丙酮铝金属络合物在有机溶剂中发生进行配位体交换反应,在二氯甲烷等溶剂中均匀分散的高分子型金属络合物的获得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J.AM.CHEM.SOC.2009,131,1787-1795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非专利文献1中所提议的方法中,要得到发光材料在树脂中以良好的分散状态进行分散的成形品和发光体,暂且有必要将树脂和发光材料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后实施成形和发光体的制造,存在制造成本高这样的问题。另外,该发光材料作为粉体回收后分散在树脂中时,存在在树脂中的分散性差、量子收率低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将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成形而得到的成形材料以及将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成型而得到的发光体,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能以低成本使发光材料在热塑性树脂中以良好的分散状态进行分散、得到透明性优良且对可见光的发光特性优良的发光体。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以下称为“本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作为第1发明,该制造方法是在热塑性树脂(A)中混合金属络合物(B)以及配位体(C2),其中所述金属络合物(B)中配位有配位体(C1),所述配位体(C2)在大气压下的沸点比所述配位体(C1)的沸点高,之后在配位体(C1)的沸点以上以及配位体(C2)的沸点以下的温度下进行加热混合。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如没有特别说明,“沸点”是指在大气压下的沸点。
另外,本发明的要点在于,将通过本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得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以下称为“本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作为第2发明。
此外,本发明的要点在于,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成形而得到的成形材料(以下称为“本成形材料”。)作为第3发明。
另外,本发明的要点在于,将本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或本成形材料成型而得到的发光体(以下称为“本发光体”)作为第4发明。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能以低成本得到使对树脂分散性低的金属络合物在树脂中以良好的分散状态进行分散、可见光的发光特性优良的发光体,使从紫外线到短波长的可见光为止的光变换为更长波长的可见光成为可能。因此,本发明适用于太阳能电池、有机EL、液晶等光学材料领域和电子材料领域的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A),例如,可举出丙烯酸树脂、苯乙烯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烯烃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氯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缩醛树脂、聚苯醚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芳酯树脂、聚苯硫醚树脂、聚醚砜树脂、聚醚酰亚胺树脂、聚醚醚酮树脂、聚醚酮树脂和氟树脂。它们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将两种以上并用。
作为热塑性树脂(A),优选为在60~300℃下处于熔融状态的热塑性树脂。作为在60~300℃下处于熔融状态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举出丙烯酸树脂、苯乙烯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烯烃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和聚酯树脂。其中,在得到的发光体的发光性方面,优选为丙烯酸树脂、苯乙烯树脂、烯烃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更优选为丙烯酸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丽阳株式会社,未经三菱丽阳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77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