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触敏界面一起使用的有源触笔和对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61916.2 | 申请日: | 2011-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9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桑迪普·武普;大卫·克兰菲尔;迈克尔·奥莱;马克·瓦伦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54 | 分类号: | G06F3/0354;G06F3/04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李佳;穆德骏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界面 一起 使用 有源 对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触笔,尤其涉及被配置用于与触敏用户界面一起操作的触笔。
背景技术
诸如智能电话、便携数字助理和笔记本电脑的触敏装置正在变得日益普及。虽然过去的电子计算装置通常被制造有数字键盘或QWERTY键盘,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装置专门制造有触敏屏和接触板。
电容性触敏装置一般通过发出诸如方波或正弦波的周期波形工作。当物体(例如像用户的手指)紧密靠近触敏装置的表面时,物体干扰周期波形发生器与接收器电极之间的电场线。感测电路可以检测这种失真作为用户输入。
触敏设备的方便在于可以向用户呈现很多种“虚拟”键盘配置。触敏装置由于用户手指的宽度而具有物理限制,用户手指可能宽于触敏装置上呈现的各种触敏目标。因此,通过用户手指的表面面积可以限制能够选择小物体的间隔尺寸。换言之,用户将发现难以在触敏装置上准确地选择间距窄于指头或者尺寸小于指头的“可触摸物体”。
希望创建与触敏装置交互的替代方式,该替代方式允许更小间隔尺寸的选择,从而增强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配置的有源触笔的一个实施例。
图2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与具有触敏界面的电子装置交互的一个有源触笔。
图3图示与触敏界面交互的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配置的一个有源触笔。
图4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配置的适用于在触笔中使用的一个有源电路的示意性框图。
图5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配置的有源电路和对应电极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6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与触敏装置交互的方法。
图7图示由触敏装置从不包括有源电路的触笔接收到的刺激。
图8图示由触敏装置从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配置的触笔接收到的刺激。
图9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配置的替代性有源电路的示意图。
图10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具有可伸缩中心电极的触笔的一个实施例。
图11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配置的两头触笔。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附图中的元件为了简单和清楚而图示,并且不一定按比例绘制。例如,附图中一些元件的尺寸相对于其他元件可以放大,以帮助改善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有源触笔,该有源触笔被配置用于与诸如采用电容性触摸传感器的界面的触敏界面交互。这里使用术语“有源”表示触笔中通过诸如电池或其他电源的电能源供电的电路组件。有源组件的示例包括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比较器、缓冲器、反相器等等。有源组件不同于不需要能源的“无源”组件,“无源”组件的示例包括电容器、电阻器、电感器和传输线路。
这里所述的有源触笔包括有源电路以及一个或多个电极。例如,中心电极以及关于中心电极同心地部署的遮蔽件电极可通过有源电路操作,以将电荷“注入”部署在触敏显示器中的传感器。电荷的注入用于增加(或者,在一些补充实施例中减少)呈现给电容实现的触敏装置的有效电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向触敏界面注入电子电荷来创建可调节的电容性耦合。如上所述,大多数电容性触敏系统通过发出周期波工作,所述周期波在发射电极与接收电极之间建立电场线。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配置的触笔具有中心电极,该中心电极可以检测发出的周期波。部署在触笔中的有源电路向检测到的信号提供可正可负的增益,并且导致触笔的遮蔽件电极与接收信号同步地改变电位,以便将电荷注入触敏显示器中。如下将示出的,电荷的注入在触敏装置中创建更强的信号,其更容易检测。虽然在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时将电容性触敏系统用作说明性实施例,但是对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这里所述的方法、装置、技术和电路可以适于与其他类型的触敏装置一起工作。
这里所述触笔的电极被配置为通过电极与触敏装置之间创建的米勒电容注入电荷。米勒电容在一些有源电路中可能不受欢迎,因为它会折衷增益。然而,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使用时,米勒电容用于增加(或者,在补充实施例中用于减少)触笔与触敏显示器之间的电容性耦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19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