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反射体和使用了其的面光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62166.0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0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上田隆彦;广井洋介;高桥友嗣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泊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8 | 分类号: | G02B5/08;B32B27/00;B32B27/10;B32B27/32;F21S2/00;F21V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 使用 光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光源装置中使用的反射板以及作为各种照明装置中使用的光反射用的构件是有用的光反射体、以及使用了该光反射体的面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光源配置在内部,从后方发光而提高可视性的背光型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照明标志等广泛普及。背光型的内藏式光源之中,侧光(edge-lit)方式的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由光反射体11、对透明的压克力板12进行了网点印刷13的导光板14、扩散板15、以及光源16等构件。经光源发出的光用导光板传播、用光反射体反射、用扩散板形成均匀面状的光。近年来,随着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等的大型化,谋求光源的高输出化、光源灯数的增加等的改良。另外,为了提高亮度,还存在如图1所示那样地设置多个光源16的情况。
一直以来,光反射体多使用对结构体即外壳进行白色涂装、白色聚酯薄膜(例如专利文献1)。然而,对于白色涂装而言,无法期待由反射光带来的充分的亮度提高,此外,在使用了白色聚酯薄膜的光反射体的情况下,由于近年来的光量的增加,有时光反射体的色调的变化(黄变)成为问题。
基于这样的背景,提出了使用能够利用反射光获得充分的亮度、即使光量增加其色调的变化也少的白色聚烯烃薄膜(例如专利文献2)。其是以聚烯烃为主原料、通过拉伸成形而在内部形成多个微细的空隙、在各个空隙的界面进行光反射从而得到充分的亮度的白色聚烯烃薄膜。然而,近年来,在应对液晶电视等的大型化而将该白色聚烯烃薄膜制成大尺寸时,有时会因刚度(刚性)的不足而产生挠曲、产生亮度不均匀。因此,提出了使白色聚烯烃薄膜自身变厚、与作为衬里材料的其它具有刚性的树脂薄膜贴合而使刚度提高(例如专利文献3),并分别取得了成功。
然而,近年来,液晶电视等的画质逐渐提高,为了提高明部、暗部的对比度,寻求亮度更高的内藏式光源,作为光源16使用以往的由冷阴极管输出的高输出的LED的制品逐渐成为主流。伴随着这种光源的输出的提高,构成内藏式光源的构件变得更耐高热。
不仅是聚烯烃、聚酯,通过拉伸而成形的白色薄膜因这种伴随液晶电视等的开关的温度变化而产生尺寸变化,尤其是因面光源装置内的热而产生挠曲,因此认为其难以适用。
因此,为了得到相对于温度变化的尺寸稳定性,对于近年来的白色聚酯薄膜而言,存在提高厚度来进行应对的倾向,实质上厚度接近300μm。但是,对于使用了熔点低于聚酯的聚烯烃的白色聚烯烃薄膜而言,仅单纯地通过增加厚度或与其它具有刚性的树脂薄膜贴合时,热导致的尺寸稳定性不足而有时产生挠曲、变得亮度不均匀。
另一方面,作为光反射体而使用的白色聚烯烃薄膜通常以将长条的薄膜卷绕成卷状的形式进行供给,并在组装面光源装置的工序中切割成任意大小而使用。这是因为,从卷状的薄膜采取光反射体容易得到符合各种制品的大小/形状,此外边角料损失也少。
过去,以提高作为光反射体的白色聚烯烃薄膜的刚度为课题,还提出了:将该白色聚烯烃薄膜与金属板贴合者(例如专利文献4)、将白色聚烯烃薄膜与热固树脂浸渍纸贴合者(例如专利文献5)。然而,它们是以赋予刚性为要解决的课题,由于金属板、热固树脂浸渍纸自身的比重非常高、刚度过高,因此无法将这些贴合体卷绕成卷状,而限于单片(片)形式的供给,其结果,仅在用于手机等的双面光反射体等制品尺寸小的用途中有效。因此,与金属板、热固树脂浸渍纸贴合者从不易产生挠曲、刚性、伴随温度变化的尺寸稳定性的观点来说是有利的,但作为上述那样的大型化的液晶电视等的光反射体时其自重变得过大,且从稳定供给的观点来说是不合适的。
总而言之,对于近年来逐步大型化、高精细化的液晶电视等内藏式光源中使用的光反射体而言,不仅需要能够通过反射光而获得充分的亮度的光反射性能,还需要即使机内温度环境发生变化其尺寸稳定性也良好、且即使大型化也不会因其自重而变形、挠曲这样的高刚性。但是,另一方面,还要求该刚性低至能够在供给光反射体时以卷的方式卷绕、此外在使用时恢复平面的程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395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03170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0999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16782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5-0993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泊公司,未经优泊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21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无源光学网络的复用转换
- 下一篇:挖掘机的液压泵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