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水道中的污水处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62358.1 | 申请日: | 2011-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9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小川弘;丰冈正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川弘;丰冈正志 |
主分类号: | C02F3/20 | 分类号: | C02F3/20;B01F3/04;B01F5/04;B01F5/06;C02F1/74;C02F1/78;E03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庞东成;褚瑶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水道 中的 污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系统,其利用微生物对下水道水中所含有的有机物等进行分解。
背景技术
以往,新鲜的空气(环境气体)无法进入下水道内,下水道内形成厌氧状态。在上述厌氧状态下,存在如下问题:好氧性微生物无法被活化,排水中的有机物得不到分解而残留,进一步成为臭气的产生原因。因此,已开发出了如下技术:通过设置对流经下水道内的污水供给空气的装置(环境气体混合单元),对污水中所含有的好氧性微生物进行活化,从而在下水道内进行污水处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另外,也有在下水道的中转部设置有供给空气的装置(环境气体混合单元)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6-488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8292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2066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2的装置(空气混合单元)来说,其存在如下问题:为了将装置设置于已建好的下水道管中,需要大规模的施工,因而将装置设置于下水道管的施工成本增加。另外,对于专利文献3的装置来说,可以将装置(空气混合单元)设置于下水道的中转部,因此不需要对已建好的下水道管进行施工,可以比较容易进行设置,但是存在如下问题:在下水道的中转部所混合的气泡会在短时间内浮起并消失,因此在污水流向至下一处中转部期间内会产生厌氧性的部位。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水道中的污水处理系统,其可以使在下水道的规定位置所混合的环境气体长时间地停留在污水中,并可以促进下水道内的污水中所含有的有机物的分解。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下水道中的污水处理系统设置有对至少含有氧的环境气体进行吸气的吸气单元,并且在所述下水道内设置有将由所述吸气单元吸入的环境气体混合到上述下水道内的污水中的环境气体混合单元,所述下水道中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气体混合单元具有对上述下水道内的污水进行吸水的吸水单元和微细气泡产生单元,所述微细气泡产生单元将由上述吸气单元吸入的环境气体以微细气泡的方式混合到利用上述吸水单元吸入的污水中后将其喷出。
根据上述特征,通过环境气体混合单元,将由吸气单元吸入的至少含有氧的环境气体混入污水中,由此可以使污水中所含有的好氧性微生物因该环境气体而得到活化,并促进下水道内的污水中所含有的有机物等的分解,且通过微细气泡产生单元将环境气体以微细气泡的方式混入污水中,因此可以使该环境气体长时间滞留在污水中,因而可以使在下水道的规定位置所混合的环境气体长时间停留在污水中而使整个下水道为好氧性,从而可以将连接至污水处理厂的庞大的下水道网用作污水处理系统。另外,利用微细气泡产生单元使环境气体以微细气泡的方式混入污水中,由此即使在少量的环境气体量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地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可以在不对下水道内部的气压带来影响的情况下进行污水处理,从而可以防止下水道内部的臭气漏出至外部。
本发明的下水道中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微细气泡产生单元是通过上述吸水单元所产生的水流来产生由上述吸气单元对环境气体进行吸气的吸气力。
根据该特征,在现有技术中,使用鼓风装置等对下水道内的污水进行曝气,在此情况下,强制供给的空气导致下水道内部的气压变大,下水道内部的臭气可能会漏出至外部。然而,在本发明中,可以按照吸水单元所产生的水流量来对环境气体进行吸气,可以防止下水道内部的气压升高,从而可以防止下水道内部的臭气漏出至外部。
本发明的下水道中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特征在于,上述吸气单元对上述下水道外部的环境气体进行吸气,并设置有将环境气体自该吸气单元导通至上述微细气泡产生单元的导管。
根据该特征,下水道外部的富含氧的新鲜环境气体经由导管被直接导通至微细气泡产生单元,从而富含氧的环境气体被喷到污水中。
本发明的下水道中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特征在于,上述微细气泡产生单元具有使利用上述吸水单元吸入的污水通过的通过部,并且从该通过部上开口的微小细孔喷出上述气泡。
根据该特征,在污水通过微细气泡产生单元的通过部时,细孔被污水所堵塞,且在使吸水单元停止而通过部内的污水消失时,细孔形成开口,因此可以防止臭气从导管经由细孔逆流至下水道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川弘;丰冈正志,未经小川弘;丰冈正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23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