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及玻璃板的制造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62919.8 | 申请日: | 2011-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9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石田涉;滝口博史;野濑雄彦;马场昭弘;山本峰子;樋口诚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B33/023 | 分类号: | C03B33/023;C03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板 制造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及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玻璃板的制造方法的一例,公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被称作浮法的制造方法。该浮法是一种如下所述的制造方法:使熔融玻璃流入熔融锡浴内的锡上,并使熔融玻璃在锡上扩散,最终成形为具有规定的板厚的、带状的玻璃板。在该制造方法中,为了制造规定厚度的玻璃带,使缘辊接触玻璃带的缘表面,并使该缘辊旋转,从而将玻璃带向其宽度方向外侧拉伸。
在熔融锡浴中成形而得到的玻璃带经由设置于熔融锡的下游侧的退火辊被引出至退火部(缓冷部),其在此被冷却至规定的温度之后,利用辊式输送机等输送部件被连续地输送至切痕折断装置。被输送至切痕折断装置的玻璃带被切痕折断装置切痕折断成指定尺寸的玻璃板。被切痕折断后的玻璃板被辊式输送机输送至规定的分支(收纳部),在此,以一张或者多张玻璃板为单位收纳在托盘等中,并作为产品或者半成品捆包起来。
作为用于将玻璃带切痕折断的装置,公知有一种切痕折断装置,其包括:输送部件,其用于将玻璃带沿该玻璃带的长度方向输送;切线加工装置,其设于玻璃带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及折断装置,其设置于玻璃带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切线加工装置包括:纵向切线加工机和横向切线加工机,该纵向切线加工机设置于玻璃带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其用于沿着玻璃带的长度方向施加纵向切痕线,该横向切线加工机设置于玻璃带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其用于沿玻璃带的宽度方向施加横向切痕线。
而且,折断装置包括:横向折断装置和纵向折断装置,该横向折断装置用于沿着上述横向切痕线将上述玻璃带折断,从而将其分割为长方形的基板,该纵向折断装置用于将被该横向折断装置分割而得到的基板沿着上述纵向切痕线折断,从而分割为玻璃带的中央区域(以下,称作产品部)和玻璃带的周边区域(以下,称作边缘部)。
采用以上的结构,利用切线加工装置在玻璃带中施加切痕线,进而利用折断装置将该玻璃带沿着该切痕线折断,而整板(日文:採板)为产品部,从而玻璃带成为作为产品或者半成品的玻璃板(玻璃基板)。
而且,与产品部一同被从玻璃带分割下来的边缘部、即玻璃带的侧缘部与产品部分开地回收。被回收的边缘部被带式传送器等输送至储存容器,并在此与其他废玻璃一同保管。当被保管的边缘部及废玻璃储存了一定量时,通过人手将其放入粉碎机,使其破碎(粉碎)成小片而形成为碎玻璃。例如,如专利文献2的段落[0002]所述,为了容易使玻璃坯料熔融、并维持玻璃的品质标准,将该碎玻璃与其他玻璃原料一同放入玻璃熔融炉(熔融窑)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8-2771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4-1429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利用上述用于切痕折断的装置制造玻璃板的过程中,暂时将从玻璃带分割下来的边缘部在储存容器中保管之后,如上所述,通过人手将其放入粉碎机,使其破碎(粉碎)成小片而形成为碎玻璃。但是,由于保管的玻璃并不是以恒定量为单位地增加的,因此,有时难以应对将被保管的边缘部放入粉碎机的作业。即,相对于边缘部独立地因工序上的原因而成为不合格的废玻璃一时会较多地产生,因此,将这些玻璃在短时间内集中起来并放入粉碎机、进而放入熔融窑的作业在通过人手进行时存在限制,大多难以在指定的时间内应对。
而且,当这样地将包含边缘部在内的大量的废玻璃在短时间内集中起来并放入粉碎机时,因会超出粉碎机的处理容量等原因,也存在这样的隐患:粉碎机堵塞或者粉碎机的负担增加,而形成不适合于作为玻璃原料直接供给至熔融窑的粒径的碎玻璃。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背景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及玻璃板的制造装置,该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及玻璃板的制造装置能够减轻从废玻璃形成碎玻璃所要进行的作业,进而减少粉碎机的对废玻璃进行粉碎处理的负担。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旭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29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绝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飞机结构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