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辆燃烧发动机中的进气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64103.9 | 申请日: | 2011-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3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C.马丁斯;J.伯格斯-阿勒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16 | 分类号: | F02M35/116;F02M26/00;F02M3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葛青 |
地址: | 法国拉韦里勒***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分配 歧管 相应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气体分配到机动车辆燃烧发动机的进气管道中的歧管。其还涉及一种包括这样的歧管的进气模块。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燃烧发动机包括燃烧腔室,一般由多个汽缸形成,氧化剂和燃料的混合物在其中燃烧,以产生发动机功。进入燃烧腔室中的气体称为进入气体。
在一些情况下,这些进入气体必须在被引入燃烧腔室之前被冷却;该功能通过热交换器执行,该热交换器为冷却器。
为了减少污染排放物,还已知实践中,将所谓的“再循环”排气引入到进入气体流中。这些排气在燃烧腔室下游吸入,以便在燃烧腔室上游被朝向进入气体流重新发送(再循环)。为此目的,已经提出,经由形成在进入气体冷却器和发动机之间延伸的进气管道中的一个或多个引入点引入再循环排气,以便再循环排气与进入气体混合。
当前的趋势目的在于将热交换器尽可能靠近发动机。
为此,专利申请FR2908833提出一种进气装置,在该进气装置中,热交换器和进气歧管整合到单个模块中,该模块意图固定至发动机的汽缸盖。
但是,该装置尤其适于进气管道分布在单个管线中的发动机,而不那么适于进气管道分布在多个管线中的发动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该缺点。
相应地,本发明首先涉及一种将气体分配到机动车辆燃烧发动机的进气管道中的歧管,所述进气管道分为至少两个分开的组,一组的每个管道与另一组的管道供应发动机的同一个汽缸,所述歧管包括:
歧管外壳,进入气体流能够流动通过其;
注射管道,用于将再循环排气流注射到进入气体流中;
外壳能够将进入气体流和再循环排气流朝向发动机的进气管道引导,注射管道设置在歧管外壳内,以便能够定位在两组进气管道之间。
根据本发明,注射管道的特定布置允许气体在发动机的汽缸中的良好分布,即使在同一个汽缸的进气管道之间存在大距离时。
歧管外壳可以包括用于进入气体流的入口面和定位为面朝发动机的出口面。所述入口面用于固定至热交换器和/或所述出口面用于固定至发动机,特别是其汽缸盖。
有利地,歧管包括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用于连接至进气管道。
优选地,进气孔在两个不同组中对齐,注射管道相对于两组进气孔定位在中间位置中,特别是中央位置。
注射管道相对于两组进气孔的中间和/或中央定位使得可以平衡再循环排气到汽缸中的分配。
歧管可包括,特别是在外壳的出口面处,进气管,其用于插入到发动机的进气管道中。进气孔设置在所述管处。
有利地,注射管道从歧管外壳的出口面排出。
再次有利地,注射管道是直线形状的。
有利地,注射管道包括多个注射孔,所述注射孔沿孔和/或进气管的方向取向。这允许气体的更好的分配和良好的混合。
有利地,注射孔沿注射管道在至少两条线上对齐。
有利地,注射孔沿注射管道在两条线上对齐,以便使再循环排气在每组进气管道的方向上沿两个相反的方向注射。
有利地,注射管道具有两个轴向端部,所述注射管道包括入口孔,用于再循环排气流,其位于两个端部之间。
再次有利地,注射管道构造为使进入气体流偏转。注射管道的外部轮廓由此具有偏转器的功能,以便将进入气体有效地引导到进气孔和/或进气管中。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在机动车辆燃烧发动机中的进气模块,包括热交换器和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分配气体的歧管。
附图说明
现将参考附图更精确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而没有限制,在附图中:
图1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进气模块的分解透视图,
图2展示了图1的进气模块的截面图,该截平面正交于歧管的外壳的出口面;
图3展示了图1的模块的气体分配歧管的截面图,该截平面平行于歧管的外壳的出口面;和
图4展示了图1的模块的气体分配歧管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展示了进气模块2。其允许进入气体流和再循环排气流的混合,该进入气体通常为新鲜空气,且可以或可以不压缩和/或可以或可以不冷却,该再循环排气可以或可以不冷却,目的在于将它们引入到机动车辆燃烧发动机的汽缸盖中,例如四汽缸类型,每个汽缸包括两个进气阀。
汽缸的进气阀在汽缸盖处与进气管道相关联,该管道每个分配到四个管道的两个分开的组中。
进气模块2包括入口盒4,用于使进入气体流进入热交换器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雷奥热系统公司,未经法雷奥热系统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41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