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管夹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64893.0 | 申请日: | 201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9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裕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乡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16L33/02 | 分类号: | F16L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由橡胶制成的软管等夹紧到连接管的软管夹(hose clamp),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所谓的无保持件(holderless)型软管夹,该软管夹能够在不使用保持件的情况下维持软管夹的直径扩大状态。
背景技术
将描述根据现有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的示例的软管夹。图16是示出软管夹的立体图。
如图16所示,软管夹100包括通过使金属带弯曲成圆环形状而形成的夹主体101、从夹主体101的两端部以在宽度方向(夹主体101的轴向)上彼此交叉的状态朝向中央部延伸的渐缩部106以及从渐缩部106的末端径向立起的一对操作片102A和102B。当夹主体101减小直径时,可以使得夹紧软管(未示出)。此外,当操作片102A和102B两者彼此靠近时,夹主体101的直径扩大。此外,锁定爪103在位于一侧的操作片102A附近从夹主体101突出。另外,在另一侧的操作片102侧,形成以能够解除接合的方式与锁定爪103接合的接收部104,并且也形成缺欠部105,缺欠部105允许避免在扩大直径时夹主体101与一侧的操作片102A的轴向重叠。
通过一对钳子使软管夹100的操作片102A和102B两者在周向上彼此接近然后使锁定爪103与接收部104接合以维持夹主体101的直径扩大状态。此外,如果软管插入处于直径扩大状态的夹主体101中,并且通过一对钳子使操作片102A和102B两者在夹主体101的轴向(宽度方向)上彼此接近,操作片102A和102B两者在宽度方向上偏移等同于缺欠部105的宽度的距离,由此锁定爪103与接收部104的接合被解除。然后,归因于通过弹性恢复力引起的直径减小,夹主体101夹紧软管。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1-2805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现有技术的示例的软管夹100,在软管的夹紧期间,在夹主体101的两端部之间存在间隙100S,也就是,在渐缩部106之间存在间隙100S。间隙100S是如下间隙:该间隙在周向上螺旋状地连续并且在间隙中周向上的两端部开口。因此,通过夹主体101未夹紧到软管的部分,也就是,表面压力低的部分产生于夹主体101的两端部之间的间隙100S。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表面压力低的部分处,软管容易由于内部流体压力而膨胀,因而产生软管中的流体泄漏到外部的泄漏流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管夹,其能够防止在软管的夹紧期间产生泄漏流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能够通过具有以权利要求所述及的构造作为主旨的软管夹来解决上述问题。
也就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软管夹,其包括:夹主体,所述夹主体通过使带状板簧材料弯曲成圆环形状而形成;以及一对操作部,所述一对操作部从所述夹主体的两端部在径向上立起,其中,通过由所述夹主体的弹性恢复力引起的直径减小使得能够夹紧软管,通过利用使所述一对操作部彼此接近而产生的弹性变形,来使所述夹主体的直径扩大,锁定部形成于所述夹主体的一侧的操作部侧,以能够解除接合的方式与所述锁定部接合的接合部形成于所述夹主体的另一侧的操作部侧,通过所述锁定部与所述接合部的接合来将所述夹主体维持在直径扩大状态,当所述夹主体从所述直径扩大状态减小直径时,通过使所述一侧的操作部靠近所述另一侧的操作部并且使所述一侧的操作部相对于所述另一侧的操作部在所述夹主体的轴向上沿相反方向移动,来解除所述锁定部与所述接合部的接合,以及设置防漏部,在所述软管的夹紧期间,所述防漏部在所述夹主体的轴向上与所述夹主体的两端部之间的区域大致接触并且对所述软管加压。利用此构造,过使一侧的操作部侧的锁定部与另一侧的操作部侧的接合部接合,来将夹主体维持在直径扩大状态,也就是,所谓的临时组装状态。此外,如果在将软管插入处于临时组装状态的夹主体中的状态下,通过使一侧的操作部接近另一侧的操作部来解除锁定部与接合部的接合,通过夹主体的弹性恢复力减小夹主体的直径。这样,通过夹主体的弹性恢复力夹紧软管。然后,在软管的夹紧期间,利用介于夹主体的两端部之间的防漏部,夹主体的两端部在夹主体的轴向上彼此大致接触,并且防漏部对软管加压。因此,能够通过防漏部的加压关闭泄漏流路,该泄漏流路是在由于夹主体引起的表面压力在软管中的夹主体的两端部之间的间隙处低的部分中产生的。这样,能够防止在软管的夹紧期间产生软管中流体的泄漏。另外,本说明书中涉及的表达“大致接触”意味着接触或即将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乡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东乡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48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探头单元、超声波探测器、电子设备及诊断装置
- 下一篇:机车电台用微动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