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量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65252.7 | 申请日: | 201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9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高田善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亚光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B9/02 | 分类号: | G03B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量调节装置,详细来说,涉及不仅能够调节光量,还能够根据需要使滤光片介于使光通过的光路中的光量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拍摄装置例如使用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摄像元件,安装有调整光量的光量调节装置。
在该图像拍摄装置中,有时安装将可见光外的红外区域的光线遮断的红外线遮断(IR:infrared;红外线)滤光片,在监控照相机等用于夜间、夜视时,需要使该红外线遮断滤光片移开到使光通过的光路外。因此,在这种图像拍摄装置中,除了光量调节装置以外还需要驱动红外线遮断滤光片的装置,在大型照相机中能够分开安装,但在近年来需要谋求小型化的机型中,需要既与该光量调节装置一体化又实现小型化。
详细来说,光量调节装置例如安装图9所示的驱动电机10使光量调节机构(光圈机构)30动作,利用驱动电机10的驱动力,改变形成于光量调节部件32、33的处于相对的位置关系的周缘32d、33d之间的开口形状的面积来调整光量。
并且,一体型地安装于光量调节装置的红外线遮断滤光片的切换机构40与上述的光量调节机构30同样地,利用驱动电机20的驱动力使滤光片切换框架部件42(红外线遮断滤光片43)动作,使固定于滤光片切换框架部件42的红外线遮断滤光片43插入/脱离(挿脱する)形成于光量调节部件32、33的周缘32d、33d之间的开口位置。由此,光量调节装置具备按如下方式切换的功能(例如专利文献1、2):在白天,使红外线遮断滤光片43位于覆盖光量调节部件32、33的周缘32d、33d间的开口的位置,而在夜间、光量变少时,从该开口位置移开红外线遮断滤光片4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0-200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3483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安装了这种红外线遮断滤光片的光量调节装置中,如图9所示的专利文献1所述的类型那样,将进行转动的滤光片切换框架部件42夹在光量调节部件32、33之间,使红外线遮断滤光片43插入/脱离周缘32d、33d间的开口位置,该红外线遮断滤光片43仅是固定于滤光片切换框架部件42的一面侧。
该红外线遮断滤光片43是树脂制成的膜,且是很薄的部件,但仅是固定于滤光片切换框架部件42的一面侧,因而当在狭小空间内转动时,容易与相对的部件干扰,有可能不能够适当地插入/脱离光量调节部件32、33的周缘32d、33d间的开口位置,或者妨碍光量调节部件32、33自身的动作。另外,该光量调节部件32、33等也是树脂制成的,因而容易产生静电,该静电也可能妨碍平滑地运动。
此外,在这种光量调节装置中,滤光片切换框架部件42进行与光量调节部件32、33不同的运动,因而,如图10所示,也考虑将分离部件100夹在其间。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实现防止静电的影响,但在该滤光片切换框架部件42、红外线遮断滤光片43的厚度的基础上,装置整体变厚分离部件100这部分的量,而成为小型化的障碍。
另外,在这种光量调节装置中,也有如图11所示的专利文献2所述的类型那样,将玻璃制成的红外线遮断滤光片43b与透明玻璃43a一起固定于滤光片切换框架部件42′的类型。在该类型中,切换该红外线遮断滤光片43b和透明玻璃42a而使其位于光量调节部件32、33的周缘32d、33d间的开口位置,玻璃会变厚,因而装置整体变厚该部分的量,而成为小型化的障碍。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光量调节装置:其不会变得过厚,能够根据需要高可靠性地使用红外线遮断滤光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解决上述问题的光量调节装置的发明的一个方面是光量调节装置,具备:光圈机构,其改变开口面积来调节通过的光量;以及滤光片切换机构,其使滤光片移动到该光圈机构的开口位置,并且使该滤光片从该开口位置脱离,所述光量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与上述滤光片切换机构的移动部件相对的对方侧部件上设有以不干扰的方式收纳该移动部件的收纳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亚光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新亚光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52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