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运动SFC程序部件生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66418.7 | 申请日: | 2011-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9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南云健介;韩贤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5B19/05 | 分类号: | G05B19/05;G05B1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 sfc 程序 部件 生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动SFC程序部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运动CPU(驱动指令装置)经由安装在生产装置或仪器装置的驱动部上的伺服放大器而对伺服电动机(驱动装置)进行控制,使用运动SFC(Sequential Function Chart)程序,生成驱动指令。该运动SFC程序是由用户将运算控制步骤F、等待转移步骤G、伺服程序步骤K等SFC符号组合起来进行编程的。另外,在运动SFC程序中,对应于用户使用的装置(生产装置或仪器装置)而对施加驱动指令的伺服电动机的轴编号任意地进行设定。轴的控制信号(设备)也对应于用户使用的装置而任意设定。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述技术,即,在将构成梯形图程序的各部件显示在显示器上并生成梯形图程序的程序生成装置中,如果使用光标等指定出程序未完成位置,则将在该光标位置处输入可能性较高的部件组按照其优先顺序进行显示。由此,根据专利文献1,即使是经验较浅的程序生成者也能够高效地检索到部件,选择与该光标位置相对应的适当部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092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现有技术中,在SFC程序生成时,必须将步骤一步一步地组合起来而进行生成,如果是大规模编程,则容易导致作业量变得庞大。另外,操作也是需要一个一个地组合而进行的,因此编程作业变得繁琐。由此,存在编程作业效率低下的趋势。
而且,在生成类似程序或对现有程序进行扩展时,要从头开始重复进行上述作业。因此,在使用现有技术生成的程序中循环使用性及扩展性均很差。
另外,与单纯的SFC程序不同,运动SFC程序在生成各个程序步骤时,会产生对输出驱动指令的轴进行分配的作业。这时,轴设备处于一种很难被用户识别且很难识别出其与程序的相关性的状态。而且,由于进行参数设定的用户设备仅是以数值信息给出的,因此,在编程过程中也很难将其识别出来。因此,存在使缺乏经验的用户进行编程作业的效率降低的趋势。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提高编程作业效率的运动SFC程序部件生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运动SFC程序部件生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部件化单元,其以程序为单位,对包含有一系列的多个步骤的运动SFC程序进行部件化;以及添加单元,其将所述部件化后的运动SFC程序添加到向驱动装置供给驱动指令的驱动指令装置的运动控制所使用的运动SFC程序中。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容易以程序为单位沿用运动控制的运动SFC程序,能够减少编程作业工时。其结果,能够提高编程作业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出符号一览表的图,该符号用于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运动SFC的步骤。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SFC程序部件生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部件化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SFC部件管理数据的数据构造的图。
图5-1是表示出符号一览表的图,该符号用于表示实施方式中部件化后的运动SFC程序。
图5-2是表示出符号一览表的图,该符号用于表示实施方式中部件化后的运动SFC程序。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部件化程序的编辑画面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部件化程序的编辑画面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部件化程序的编辑画面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添加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0-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添加处理流程的图。
图10-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添加处理流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运动SFC程序部件生成装置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首先,利用图1对运动SFC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出符号(SFC符号)一览表的图,该符号用于表示运动SFC的步骤。
SFC是Sequential Function Chart的缩写,是一种使用程序块进行图形化编程的方法。SFC程序通常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中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64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