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底罩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67068.6 | 申请日: | 201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0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松山升平;中村大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底罩。
本申请基于2011年2月17日向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032413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车辆中,存在为了提高空气动力特性而在车身下表面安装有底罩的车辆。例如,为了使车身底板下部的气流动稳定,底罩具有向车身底板下部的下方突出的整流翼,该整流翼在车宽方向上具有翼厚,并设置在后轮后方的以升高的方式形成的底板下部(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存在如下结构:在后轮前方的底板下部,为了减轻在底板下部流动的气流与后方的悬架部件的碰撞,在悬架部件的前侧设置有整流突出部,其中,整流突出部对在底罩的背面流动的气流进行整流以使其在更低位置流动(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9-906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8-2656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前者及后者的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技术课题:由于整流翼及整流突出部向底罩的下方突出,所以必须在该整流翼和整流突出部的前端部与路面之间设定最小离地间隙,以使得该突出的部分不会与路面发生干涉,其结果为,底罩主体与路面的距离变远,在提高罩整体的下表面的流速方面不利。
若降低罩主体的高度,则存在整流翼及整流突出部与路面发生干涉而破损的隐患。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底罩,能够将底罩主体配置在低位置,并且能够消除整流元件与路面发生干涉的问题。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为一种车身底罩,在沿车辆前进方向观察时,配置在车辆的车身下表面的比后轮更靠前方的位置、且配置在上述车身下表面的至少后半部分,在底罩主体的与路面相对的面上形成有成对配置的凹状的槽部,该槽部配置成,随着趋向于上述车辆前进方向的后方而逐渐相互接近、且隔着车宽方向中央而成对,这些槽部各自的后端指向左右的上述后轮之间且指向上述车宽方向中央。
(2)在上述(1)的方案中,也可以是,在上述底罩主体的与上述路面相对的面上且在上述后轮的前方位置形成有凹部,该凹部的后壁以沿着上述后轮的外周面的方式形成。
(3)在上述(1)或(2)的方案中,也可以是,上述底罩主体从上述车身的前方朝向后方以上侧凸起的方式弯曲形成。
(4)在上述(1)~(3)的任一方案中,也可以是,上述底罩主体与安装在上述后轮的前方的上述车身下表面的前半部分的平坦的底面板相连,并安装在上述后轮的前方的上述车身下表面的后半部分。
(5)在上述(1)~(4)的任一方案中,也可以是,在上述底罩主体的外侧端形成有凹状部,该凹状部的底壁作为固定部而固定在上述车辆的下纵梁上。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1)的方案,使底罩主体的与路面相对的面的除槽部以外的普通面与路面接近而对气流进行整流,使气流流入到凹状的槽部中而在左右的后轮之间缩流,由此,能够降低车辆的空气阻力。此时,由于除底罩主体以外无需另行设定整流用的凸部件等,所以能够降低底罩主体的普通面。由此,能够防止底罩主体的破损并提高在底罩主体与地面之间流动的空气的流速,因此,能够降低空气阻力。
根据上述(2)的方案,使在底罩主体的与路面相对的面的普通面下方流动的气流从凹部经由凹部的后壁向后轮下方流动,避免气流与后轮前表面发生碰撞,抑制了乱流,从而能够降低空气阻力,因此,能够防止比普通面更凹陷的凹部的破损。
根据上述(3)的方案,由于底罩主体以上侧凸起的方式弯曲形成,所以能够形成相对于路面的深度从前方向后方加深的部分,从而能够提高导风效果,并与深度加深相应地使底罩主体与路面接近,从而能够对气流进行整流。
根据上述(4)的方案,由于将底罩主体设置在后轮的前方的车身下表面的后半部分,所以与在底面板的下侧的整面范围内设置底罩主体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以低成本完成对策。
根据上述(5)的方案,由于除对下纵梁的固定部以外的部分、即除凹状部的底部以外的部分能够降低至比底面板的普通面更接近地面的位置,所以能够提高气流的流速,空气阻力的降低效果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的仰视图。
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后上方的从左侧下方观察到的局部切缺立体图。
图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前上方的从右侧下方观察到的局部切缺立体图。
图4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70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