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水透声膜及电气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68963.X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4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阿部悠一;轻部勇希;古山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R1/00 | 分类号: | H04R1/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王海川,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透声膜 电气 产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兼具防水性和透声性的防水透声膜及使用该防水透声膜的电气产品。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手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遥控器等电气产品中,在收纳麦克风、扬声器等音响装置的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使声音透过的开口,为了堵住该开口,使用防水透声膜。例如,专利文献1中,作为这样的防水透声膜,记载了将由聚四氟乙烯(PTFE)构成的片拉伸而得到的多孔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3-5039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的通过拉伸得到的多孔膜容易伸长,因此,从外部施加力时,会发生不可逆的变形。因此,需要将多孔膜配置在以某种程度远离音响装置和壳体的位置处以使多孔膜即使变形时也不会与音响装置或壳体接触。
但是,近年来,电气产品的小型化、薄型化得到发展,从这样的观点出发,要求不易变形的防水透声膜。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施加外力也不易变形的防水透声膜及使用该防水透声膜的电气产品。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水透声膜,其具备: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多个贯通孔的实心树脂薄膜和在上述树脂薄膜的厚度方向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以在与上述多个贯通孔对应的位置处具有开口的方式形成的、具有拒水性的处理层,并且透气度以葛尔莱数表示为100秒/100mL以下。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气产品,其具备:收纳音响装置并设置有用于使声音透过的开口的壳体和以堵住上述开口的方式粘贴在上述壳体上的上述防水透声膜。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通过处理层确保良好的防水性,并且还能够通过由树脂薄膜的贯通孔和处理层的开口形成的、贯通防水透声膜的适当大小的透气路径确保良好的透声性。另外,利用贯通孔形成多孔的树脂薄膜不易伸长,因此,能够得到即使施加外力也不易变形的防水透声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防水透声膜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另一实施方式的防水透声膜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是表示测定声压损耗的方法的图。
图4A和4B是用于说明耐压试验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防水透声膜1。该防水透声膜1安装在内置音响装置的电气产品上,发挥保护上述音响装置免受水、粉尘等异物损害的作用。具体而言,防水透声膜1以堵住设置在壳体上的用于使声音透过的开口的方式粘贴在该收纳上述音响装置的壳体上。
防水透声膜1具备实心树脂薄膜2和形成在树脂薄膜2上的处理层3。在此,“实心”是指内部由树脂填满。
树脂薄膜2上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树脂薄膜2的多个贯通孔21。换言之,贯通孔21开口于树脂薄膜2的厚度方向的两个表面。贯通孔21典型地为以一定的截面形状呈直线状贯通树脂薄膜2的通孔。这样的贯通孔可以通过例如离子束照射和蚀刻来形成。另外,通过离子束照射和蚀刻,能够在树脂薄膜2上形成孔径和轴向一致的贯通孔。
另外,贯通孔21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不定形状。另外,贯通孔21的轴向不需要为垂直于树脂薄膜2的厚度方向的两个表面的方向,可以自该方向倾斜。
贯通孔21具有0.01μm以上且10μm以下的孔径。在此,“孔径”是指将贯通孔21的截面形状看作圆时的圆的直径,换言之,是指面积与贯通孔21的截面积相同的圆的直径。另外,贯通孔21的孔径不需要在全部贯通孔21中完全一致,只要是在全部贯通孔21中能够看作实质上相同的值的程度(例如,标准差为平均值的10%以下)即可。贯通孔21的孔径可以通过蚀刻时间、蚀刻处理液浓度来调节。优选的贯通孔21的孔径为0.5μm以上且5μm以下。
另外,贯通孔21以落入密度为10~1×108个/mm2范围中的特定区域(例如、最大密度为最小密度的1.5倍以下)内的方式均匀分布在树脂薄膜2的整个表面上。贯通孔21的密度可以通过离子束照射时的离子照射量来调节。优选的贯通孔21的密度为1×103~1×107个/m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89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强尼龙包容钢齿轮
- 下一篇:有效的样本自适应补偿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