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分解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69060.3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5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大平浩辉;真继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J11/14 | 分类号: | C08J11/14;B01J3/00;C08J11/1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周欣;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氧树脂 固化 分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分解方法。
背景技术
在塑料中环氧树脂显示出优良的电绝缘性、耐热性、机械强度,因此,与二氧化硅等无机填充材料和固化剂等添加剂混合、固化、成形,作为电气·电子部件、汽车部件等的材料被广泛使用。但是,一旦固化后的环氧树脂固化物由于为热固性树脂,并且还大量含有无机填充材料,不因热而软化、熔化,且在溶剂中的溶解性也低,因此难以分解。因此,处置只能依赖于填埋,处理厂的确保或对环境的负荷等课题受到关注。
作为至今为止报道的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分解方法,可举出以碱浓度为2%以下的亚临界水为反应溶剂将环氧树脂固化物分解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427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的分解方法是以环氧树脂固化物中的树脂成分的再利用、并且进而以该环氧树脂固化物中的无机填充材料的再利用为前提的分解方法,没有针对将树脂成分及无机填充材料两者集中分解进行研究。即,上述的分解方法不改变环氧树脂固化物中的无机填充材料的形态,使该环氧树脂固化物中的树脂成分低分子化而将两者进行分级分离,树脂成分作为低分子化合物回收,无机填充材料以最初的形态回收。此外,亚临界水中共存有碱,其用于促进树脂成分的分解,但并未记载碱有助于无机填充材料的分解(溶解),也未记载碱的具体种类。
本发明鉴于以上所述的情况而作出,以提供能够高效分解含有二氧化硅的环氧树脂固化物的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分解方法为课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分解方法的特征在于,使含有二氧化硅的环氧树脂固化物与共存有选自碱金属盐及碱金属的氢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碱的亚临界水接触而将所述环氧树脂固化物分解。
本发明中,优选碱的添加量相对于环氧树脂固化物1重量份为0.2重量份以上。
此外,本发明中,优选碱金属的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进一步,此外,本发明中,优选将环氧树脂固化物与200~350℃的亚临界水接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高效分解含有二氧化硅的环氧树脂固化物。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分解方法中的亚临界水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工艺流程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分解方法中的亚临界水处理的另一例子的工艺流程的示意图。
图3为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分解方法的金属的回收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等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的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分解方法的特征在于,将含有二氧化硅的环氧树脂固化物与共存有碱金属盐及碱金属的氢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碱的亚临界水接触进行分解。
本发明中,环氧树脂固化物是指使在分子内具有环氧基的树脂通过固化剂进行交联网络化而成的热固性树脂,与树脂或固化剂的种类无关。作为树脂,例如,可举出双酚A型环氧树脂或双酚F型环氧树脂等双酚型环氧树脂、邻甲酚线型酚醛型环氧树脂等甲酚线型酚醛型环氧树脂、联苯型环氧树脂、双环戊二烯型环氧树脂等。作为固化剂,例如,可举出六氢化邻苯二甲酸酐、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均苯四酸酐等酸酐系固化剂、二氨基二苯基甲烷、间苯二胺等胺系固化剂、线型酚醛树脂等酚系固化剂等。
环氧树脂固化物中作为无机填充材料配合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以低热膨胀化、改善作业性、原材料的低成本化为目的而使用,例如,可以以环氧树脂固化物总量的40~95质量%的比例配合。
作为二氧化硅的种类,例如,可举出熔融二氧化硅、结晶二氧化硅、微粉二氧化硅等。二氧化硅的粒径、配合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等测定的平均粒径为0.1~30μm的范围的二氧化硅。
另外,环氧树脂固化物中也可以含有包括二氧化硅以外的无机填充材料、氢氧化铝等阻燃剂的各种添加剂等其它成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90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滑动材料组合物和滑动部件
- 下一篇:耐水解性聚酯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