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线收纳装置及车辆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69558.X | 申请日: | 201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0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木野村茂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G11/00 | 分类号: | H02G11/00;B60K1/04;B60L11/18;B65H75/36;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线 收纳 装置 车辆 | ||
1.一种软线收纳装置,其中,具备:
壳体(51);
软线(50),其收纳于所述壳体(51)内,并且能够从所述壳体(51)拉出;和
插头(42),其设置于所述软线(50)的拉出侧的端部、能够连接于外部电源,
所述软线(50)形成为,在沿该软线(50)的长度方向留有间隔地设置的弯曲部(60)处折返且蜿蜒延伸,
在所述壳体(51)内收纳所述软线(50)使得其位于所述弯曲部(60)之间的部分互相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线收纳装置,其中,
所述软线(50)包括芯线(61、62、63)和覆盖所述芯线(61、62、63)的绝缘性覆膜(64),
在拉伸了所述软线(50)的状态下,在所述绝缘性覆膜(64)中的、位于所述弯曲部(60)的弯曲外周侧的部分形成有鼓起部(65、66),
所述鼓起部(65、66)对所述软线(50)施力使得所述软线(50)折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线收纳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51)包括:支撑被收纳的所述软线(50)的一个侧面的第一支撑部;和支撑另一个侧面的第二支撑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线收纳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部及所述第二支撑部是所述壳体(51)的侧壁部(55、5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线收纳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间隔(L)为所述软线(50)的宽度(W1)的2倍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线收纳装置,其中,
在所述软线(50)的相对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所述软线(50)的截面形状是圆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线收纳装置,其中,
在所述软线(50)的相对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所述软线(50)的厚度比所述软线(50)的宽度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线收纳装置,其中,
还具备使所述软线(50)相对于所述壳体(51)送入送出的送入送出装置,
所述插头包括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
所述送入送出装置,若所述第一开关被按下,则驱动以将所述软线(50)从所述壳体(51)送出,若所述第二开关被按下,则驱动以将所述软线(50)送入所述壳体(51)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线收纳装置,其中,
还具备使所述软线(50)相对于所述壳体(51)送入送出的送入送出装置,
所述送入送出装置,若所述软线(50)被施加将所述软线(50)向所述壳体(51)内送入的方向的第一外力,则驱动以将所述软线(50)送入所述壳体(51)内,若所述软线(50)被施加将所述软线(50)从所述壳体(51)送出的方向的第二外力,则驱动以将所述软线(50)送出到所述壳体(51)的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软线收纳装置,其中,
所述送入送出装置包括:将所述软线(50)送入送出的辊(71);使所述辊(71)驱动的电机;和检测器,
所述电机包括:连接于所述辊(71)的转子(75);在所述转子(75)周围配置的定子(76);和设置于所述定子(76)的线圈(77),
所述检测器检测所述转子(75)通过所述第一外力旋转而在所述线圈(77)中产生的第一反电动势和所述转子(75)通过所述第二外力旋转而在所述线圈(77)中产生的第二反电动势,
所述电机,在产生了所述第一反电动势时驱动以将所述软线(50)送入所述壳体(51)内,在产生了所述第二反电动势时驱动以将所述软线(50)送出到所述壳体(51)的外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线收纳装置,其中,
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形成有孔部。
12.一种车辆,其中,具备:
车体,其形成有乘降用开口部;
电池,其收纳于所述车体内;
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线收纳装置,其能够将来自所述外部电源的电力向所述电池供给;和
拉出部,其设置于所述车体,能够将所述插头(42)及所述软线(50)拉出,
所述拉出部配置于比所述乘降用开口部靠后侧或靠前侧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955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有辣素活性单体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天线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