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69685.X | 申请日: | 201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9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智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小金井 |
主分类号: | F04F5/20 | 分类号: | F04F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从喷嘴向扩散器喷压缩空气、再从扩散器的喷出口喷出压缩空气来而在吸入口产生负压的排出器,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用于降低从喷出口喷出的排气噪音的消声器的排出器。
背景技术
利用压缩空气的气流产生负压的真空产生装置被称为排出器。该排出器具有将压缩空气进行一次挤压后使其扩散并喷出的喷嘴,以及与该喷嘴同轴的扩散器。从喷嘴向扩散器供给压缩空气并使空气流向设置于扩散器下游部的喷出口后,在喷嘴的前端部周围形成负压区域。如果在该负压区域打开吸入口,则由于空气粘性而使吸入口的部分成为负压。
作为具有这种工作原理的排出器,如专利文献1所述,有一种被安装在组装有真空调节器和真空过滤器的气动设备单元的排出器。这种排出器适用于大量供给负压空气的情况,为增加吸入空气的流量而采用两段扩散器。
而作为用于吸附运送几毫米见方的半导体芯片等小型电子部件的排出器,如专利文献2所述,还有一种被装入块内的排出器。这种排出器在块内组装有真空产生用电磁阀,用于控制向排出器的喷嘴供给压缩空气;以及真空破坏用电磁阀,用于控制从吸附装置取下电子部件时供给用于破坏真空的压缩空气。
每种排出器均设置有消音器,用于降低因从扩散器的喷出口、即排气口向外部排出空气而产生的排气噪音。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940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5-2623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用于吸附小型电子部件的真空吸附装置上搭载排出器后,通过将压缩空气供给至排出器而能够在吸入口产生负压,同时压缩空气破坏真空,从而能够取下吸附在吸附装置上的电子部件。如果为了产生真空而使用排出器,则与从在远离真空吸附装置的位置设置的真空泵供给真空的情况相比,来自排出器的排气噪音增大。
特别是在集合有各自具有排出器的多个真空吸附装置的歧管型装置中,从多个喷出口喷出的总排气噪音要比来自一个排出器的排气噪音大。
为降低来自装入有排出器的排出器块的排气噪音,现有技术中广泛应用利用由多孔部件形成的消音部件堵住形成在排气流道的最下游部分的排气口,以此来增加将空气排出到外部之前的通气阻力的类型的排出器块。但是,在排出器中如果不提高从喷出口排出的空气量,就不能充分确保负压空气的真空度和吸入流量,因此在增加排出空气中的通气阻力这种方式中,为了确保真空度和吸入流量,而在提高消音效果方面是受限制的。这是因为如果以切断从喷出口排出的空气气流的方式在排气口设置消音部件而增加排气流道的通气阻力,则会使得负压空气的真空度和吸入流量下降。
于是,对排出器中排气噪音的发生原因进行了研究。排出器中的扩散器的喷出口由扩散孔形成,因此从该部分喷出的空气一边向径向外侧膨胀一边向下游流动。因此可以认为,来自喷出口的噪音向径向外侧扩散,而排气喷射流的中心部分的直行空气产生的噪音小于扩散空气产生的噪音。可以认为排气喷射流的中心部分的气流所含噪音成分不多,而排气喷射流的中心部分的气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产生的负压空气的真空度和吸入流量。基于这种考虑,开发出一种能够降低排出器的排气噪音的排出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维持排出器产生的负压空气的真空度和吸入流量的同时,降低来自排出器的排气噪音。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排出器的特征在于,包括:排出器块,在基端形成有连通进气口的排出器收容孔;喷嘴,设置于所述排出器收容孔的基端侧,对来自所述进气口的压缩空气进行挤压后将其扩散并喷出;扩散器,设置于所述排出器收容孔并位于所述喷嘴的下游侧,形成有喷出口并与所述喷嘴共同构成排出器,其中,所述喷出口吐出由所述喷嘴喷出的空气和由吸入口流入的空气;消声器主体,具有覆盖所述喷出口的圆筒部及与所述圆筒部的前端成为一体的前端壁部,所述消声器主体内部形成有由所述喷出口吐出的空气流入的消音室;圆筒状的消音部件,设置于所述圆筒部内;以及排气口,设置为与所述喷出口相对且在所述前端壁部与所述排出器同轴。
本发明的排出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消音部件与所述圆筒部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消音间隙。本发明的排出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的内径为0.5mm~1.0mm,所述消音部件的长度为20mm~50mm。本发明的排出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的内径为0.5mm~1.0mm,所述排气口的内径为所述喷嘴的内径的2倍~4倍。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小金井,未经株式会社小金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96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