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水器以及流量控制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80069818.3 申请日: 2011-04-01
公开(公告)号: CN103492828A 公开(公告)日: 2014-01-01
发明(设计)人: 古川诚司;宫一普;神谷俊行;齐藤祯司 申请(专利权)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F28G7/00 分类号: F28G7/00
代理公司: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郭小军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热水器 以及 流量 控制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对在加热器中水垢向加热被加热液体的加热流路的附着加以抑制的功能的热水器。

背景技术

向浴室或厨房供应热水的热水器大致分为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燃油热水器等,但都具有用于向水传输热的被称为热交换器的部分。在电热水器中,作为节能和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从减少二氧化碳的观点出发,热泵热交换式的电热水器(热泵热水器)最近尤为受到关注。其原理是使大气的热转移到热介质,利用该热来煮沸水。具体地说,使压缩气体时产生的高热经由热交换器向水转移,利用使该气体膨胀时的冷气使热介质的温度再次回到大气温度,重复进行这样的冷热循环。理论上虽然不能生成输入能量以上的热能,但热泵热水器由于是利用大气热的结构,所以可以利用比运转所需能量更多的热能。

热交换器为了向水传输热,始终保持传热面为清洁状态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壁面变脏,则有效的传热面积就减少,导致传热性能下降。进而,一旦污垢堆积,则最坏的情况下会导致流路堵塞。

尤其是在水中的硬度成分(钙离子、镁离子)高的地域存在这样的课题,即:通过加热,以碳酸盐为主要成分的“水垢”析出,容易附着在热交换器内。在现有的热水器中,使板式热交换器的高温水侧的排出阀按照一秒左右的周期形成全闭或全开及20%开度地产生脉动,使板本身振动来剥离清除低温水侧流路的残留物(例如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211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假使通过使板振动而使碳酸钙水垢剥离,其也会经由循环回路返回到板式热交换器,再次附着在被高温水加热的板的表面,因此,具有不能防止板式热交换器的传热性能降低及流路堵塞这样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抑制水垢附着在构成热水器的加热器内的被加热液体(水)流路内壁上、抑制因水垢附着引起的热交换性能降低及流路堵塞的热水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水箱,所述水箱存储加热对象的被加热液体;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被配置在被加热液体配管的中途,该被加热液体配管形成供从所述水箱流出的所述被加热液体再次流入所述水箱的流路,所述加热器具有加热流路,该加热流路供从所述水箱向所述被加热液体配管流出的所述被加热液体流入,并使流入的所述被加热液体升温而向所述水箱的流入侧的所述被加热液体配管流出;

流通控制部,所述流通控制部使存储在所述水箱中的所述被加热液体向所述被加热液体配管流通,

所述流通控制部

通过控制经过所述加热器的所述加热流路的所述被加热液体的流量,使经过所述加热器的所述加热流路的所述被加热液体脉动,而且,

控制经过所述加热器的所述加热流路的所述被加热液体的流量,使得存储在所述水箱中的所述被加热液体的总容量在煮沸时间内经过所述加热器的次数为规定次数以下,该煮沸时间作为达到规定温度的时间被设定。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向在供热水水箱和加热器中循环的被加热液体流施加脉动,剥离在加热器内的被加热液体流路内壁(传热面)上析出的水垢,而且,控制被加热液体在供热水水箱和加热器之间循环的次数,从而可以防止剥离水垢再次附着在加热器内的被加热液体流路内壁上。因此,可以可靠地抑制因水垢附着引起的热交换性能下降及流路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水器110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被加热液体流量的时间变化的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被加热液体循环次数与水垢附着量的关系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被加热液体最大流量与水垢附着量的关系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脉动时间间隔与水垢附着量的关系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热水器120的结构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热水器130的结构图。

图8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热水器140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5就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以下参考图1就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水器110的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另外,以下所示的“L”表示升(1L=1×10-3m3)。

第一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98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