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电机用转子、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用转子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71513.6 | 申请日: | 201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7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山岸义忠;渡边裕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电机 转子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电机用转子、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用转子的制造方法,尤其是涉及内置有永磁铁的旋转电机用转子等。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动机、发电机等旋转电机中,公知有永磁铁埋入型的转子。将这种类型的转子被称作“IPM(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型转子”。在这种IPM型转子中,在由圆筒状磁性体形成的转子铁心中,在外周面附近的内部沿轴向延伸形成有磁铁插入孔,将永磁铁插入于该磁铁插入孔内并利用树脂材料进行粘接固定。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1-452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IPM型转子。对于该转子,层叠电磁钢板1而成的圆柱状的转子铁心在其内部埋设有形成磁极的永磁铁,在转子铁心的端部配设有两个端板,转子铁心和磁铁由该端板固定。端板在其外轮廓上具备弯曲的爪部,该爪部按压转子铁心的侧面的一部分。进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根据该转子,强度高,且能够有效地抑制来自永磁铁的漏磁通。
并且,在日本特开2010-183692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插入于沿着转子轴的方向设置的槽内的马达永磁铁。专利文献2中记载:该马达永磁铁通过沿转子轴向层叠多个分割磁铁而形成,在各分割磁铁的周围形成有分割磁铁氧化而成的氧化膜。
此外,在日本特开2005-94845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记载:在将永磁铁插入固定于层叠圆环状的多个铁心板材而形成的转子铁心的磁铁插入孔部的永磁铁式旋转电机的转子中,永磁铁式通过利用树脂覆盖沿轴向排列的多个单位磁铁而形成为棒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45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8369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94845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IPM型转子中,在埋设于转子铁心内的永磁铁如上述专利文献2、3所记载的那样实施有借助氧化覆膜、树脂涂层等进行的绝缘覆膜处理。这是因为:当具有导电性的永磁铁例如与由钢板层叠体构成的转子铁心直接接触时,即便各钢板彼此绝缘,经由永磁铁的表面、内部沿转子轴方向流动的涡电流也会变大,磁铁涡电流损失增大,因此,为了抑制这种磁铁涡电流损失而提高马达输出,上述的绝缘覆膜处理是有效的。
然而,为了在永磁铁的表面使氧化覆膜成长或者形成为期望的厚度,例如需要在规定的氛围中例如放置两天左右(参照专利文献2),永磁铁的制造所需要的时间或者期间变长,无法避免成本上升。
并且,当像上述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那样预先在永磁铁的周围形成树脂涂层的情况下,会招致永磁铁的制造成本上升,并且会因永磁铁与转子铁心之间的间隙增加而导致扭矩输出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进行磁铁表面的绝缘覆膜处理就能够抑制经由磁铁的涡电流损失的增加的旋转电机用转子、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用转子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内置有磁铁,其中,上述旋转电机用转子具备:转子铁心,在该转子铁心的内部延伸形成有磁铁插入孔;磁铁,该磁铁插入于上述磁铁插入孔;以及绝缘性的填充材料,该填充材料填充在上述磁铁插入孔的内壁与上述磁铁之间,从而固定上述磁铁,上述磁铁由上述填充材料固定成上述磁铁插入孔内的磁铁表面相对于上述磁铁插入孔的内壁的延伸方向倾斜的姿态。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用转子中,也可以形成为:上述磁铁插入孔沿着上述转子铁心的轴向形成,上述磁铁具有扁平矩形状的轴向截面,上述磁铁在轴向一端侧的角部和位于该角部的对角的轴向另一端侧的角部与上述磁铁插入孔的内壁接触。
在该情况下,可以形成为上述磁铁具有平行四边形状的轴向截面,并且具有与上述转子铁心的轴向端面共面的轴向端面,或者也可以形成为具有长方形状的轴向截面。
并且,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用转子中,也可以形成为:上述磁铁被分割成多个磁铁片,上述填充材料除了填充在上述磁铁插入孔的内壁与上述磁铁之间,还一体地填充在上述磁铁片彼此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旋转电机具备:具有上述人一种结构的转子;以及设置在上述转子的周围的定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715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二氧化硅溶胶稳定性的方法
- 下一篇:多媒体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