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相位补偿的波束形成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72038.4 | 申请日: | 201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0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宋兴华;肖磊;朱怀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1 | 分类号: | H04B7/01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徐予红;汤春龙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相位 补偿 波束 形成 | ||
1.一种在基站(600)中用于多天线时分双工(TDD)通信网络中的波束形成中的相位补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一传输模式中,基于第一探测参考信号(SRS)的测量,估计(S510)上行链路中第一天线端口Ni(i=1,…,M-1)与参考天线端口N0之间的第一相移(Φ+θ),
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中,基于来自用户设备(UE)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估计(S520)下行链路中所述第一天线端口Ni与所述参考天线端口N0之间的第二相移(Φ+ξ),
计算(S530)指示所述第一相移(Φ+θ)与所述第二相移(Φ+ξ)之间的差的参数(Δ);
在第二传输模式中,基于第二SRS的测量,估计(S540)上行链路中所述第一天线端口Ni与所述参考天线端口N0之间的第三相移(Φ’+θ);
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中,将下行链路中所述第一天线端口Ni与所述参考天线端口N0之间的第四相移(Φ’+ξ)计算(S550)为第三相移(Φ’+θ)与所述参数(Δ)之间的差;以及
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中,按所述第四相移(Φ’+ξ)对所述第一天线端口Ni上的输入信号的相位进行补偿(S560)以用于波束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式是闭合回路空间复用传输模式或双层波束形成传输模式,以及第二传输模式是单层波束形成传输模式或双层波束形成传输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是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M是从2、4和8组成的群组选择的整数。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SRS的测量是第一预定时间期间上接收的SRS的平均值,以及所述第二SRS的测量是第二预定时间期间上接收的SRS的平均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时间期间比所述第二预定时间期间大。
7.一种用于多天线时分双工(TDD)通信网络中的波束形成中的相位补偿的基站(600),所述基站(600)包括:
多个天线端口,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包括至少第一天线端口Ni(i=1,…,M-1)和参考天线端口N0;以及
处理单元(610),所述处理单元(610)调适成:
在第一传输模式中,基于第一探测参考信号(SRS)的测量,估计上行链路中所述第一天线端口Ni与所述参考天线端口N0之间的第一相移(Φ’+θ),
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中,基于来自用户设备(UE)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估计下行链路中所述第一天线端口Ni与所述参考天线端口N0之间的第二相移(Φ+ξ);
计算指示所述第一相移(Φ+θ)与所述第二相移(Φ+ξ)之间的差的参数(Δ);
在第二传输模式中,基于第二SRS的测量,估计上行链路中所述第一天线端口Ni与所述参考天线端口N0之间的第三相移(Φ’+θ);
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中,将下行链路中所述第一天线端口Ni与所述参考天线端口N0之间的第四相移(Φ’+ξ)计算为所述第三相移(Φ’+θ)与所述参数(Δ)之间的差;以及
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中,按所述第四相移(Φ’+ξ)对所述第一天线端口Ni上的输入信号的相位进行补偿以用于波束形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式是单层波束形成传输模式或双层波束形成传输模式,以及所述第二传输模式是闭合回路空间复用传输模式或双层波束形成传输模式。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是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M是从2、4和8组成的群组选择的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7203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