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喷射阀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72979.8 | 申请日: | 2011-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83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久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61/18 | 分类号: | F02M61/1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黄永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喷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喷射阀,尤其涉及适合于向内燃机的内部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内燃机所使用的燃料喷射阀。该以往的燃料喷射阀具有喷孔板,该喷孔板形成有用于将燃料喷出到外部的多个喷孔。喷孔轴随着从喷孔的入口侧趋向出口侧而朝向喷孔板的外侧(朝向喷孔的燃料的主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倾斜。另外,在喷孔内,在燃料的上述主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喷孔内壁面上形成有从喷孔入口缘部到达喷孔出口缘部的凹部。
另外,作为与本发明相关联的文献,包括上述文献在内,申请人认识到以下所述的文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655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2744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33265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197628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9-305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提高内燃机的性能(降低油耗、提高输出等)以及改善废气排放性能,对于燃料喷射阀而言,要求燃料喷雾的微粒化程度高。作为促进燃料喷雾的微粒化的手段,有减小从喷孔出口喷出的燃料的薄膜厚度的方法。在如上所述的燃料的薄膜化中,提高燃料的流速是有效的。而且,为了谋求提高燃料的流速,可考虑使燃料压力上升。但是,为了使燃料压力上升而存在升压系统的成本上升的问题,而且,也存在因燃料流速的提高而导致燃料向内燃机的内壁面附着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喷射阀,不依赖燃料压力的上升就可以将从喷孔出口喷出的燃料适当地薄膜化,从而能够良好地促进燃料喷雾的微粒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其具有燃料通路和喷孔形成部件。
燃料通路是形成在所述燃料喷射阀的内部并供燃料流动的通路。
喷孔形成部件是对接收燃料的喷射的喷射空间和所述燃料通路进行划分的部件,并形成有至少一个用于从所述燃料通路朝向所述喷射空间喷出燃料的喷孔。
而且,在喷孔形成部件上形成有喷孔出口侧槽。喷孔出口侧槽形成为,从所述喷孔的出口侧看所述喷孔形成部件,在所述喷孔形成部件的、与沿着所述燃料喷射阀的内侧的壁面朝向所述喷孔的燃料的主流动方向相对的一侧的部位与所述喷孔相连。另外,喷孔出口侧槽形成为在从所述喷孔离开的方向上延伸。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喷孔的出口部具有上述喷孔出口侧槽,因此,流入到喷孔的一部分燃料被喷孔出口侧槽引导。由此,未被喷孔出口侧槽引导地从喷孔喷出的主要的燃料的流量减少,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小从喷孔喷出的主要的燃料的薄膜厚度。另外,除喷孔之外还利用喷孔出口侧槽,因此,与未设置如上所述的喷孔出口侧槽的情况相比,可以使向喷射空间喷射的燃料喷雾分散到更宽广的范围。在这方面也可以进一步促进被喷射的燃料的薄膜化。通过以上所述那样的喷射燃料的薄膜化及分散化的促进,在喷射空间内燃料和空气的接触被促进。由此,可以适当地实现促进燃料喷雾的微粒化。而且,通过对喷孔周围的形状进行的钻研,不依赖燃料压力的上升就可以实现促进如上所述那样的燃料喷雾的微粒化。
另外,本发明中的所述喷孔出口侧槽也可以作为在流入到所述喷孔的内部的燃料沿着该喷孔的内壁面被引导的方向上延伸的槽而形成。
由此,不会阻碍随着在喷孔内从入口侧流向出口侧而沿着喷孔的内壁面流动的燃料的流动,并且,可以利用如上所述的燃料的流动将燃料引导到喷孔出口侧槽。其结果是,可以尽可能高地维持从喷孔出口侧槽喷射的燃料的流速,在这方面也可以促进被喷射的燃料的薄膜化。
另外,本发明中的所述喷孔出口侧槽也可以是从所述喷孔的出口侧看所述喷孔形成部件、朝向燃料的所述主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倾斜并形成为V形的一对槽。
从燃料的上述主流动方向流入到喷孔内之后偏向与该主流动方向相对的一侧的喷孔的内壁面侧的燃料,随着在喷孔内从入口侧流向出口侧而沿着上述内壁面被分成左右两路地扩展开。因此,通过如上所述使喷孔出口侧槽采用形成为上述那样的朝向的V形的一对槽,即便在因喷孔形成部件的强度方面等的理由而导致槽深度被限制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使槽深度变浅的同时有效地导出一部分燃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729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棉花干花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解暑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