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板、制作和使用薄板作为包装的盖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74984.2 | 申请日: | 201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4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彼得·约翰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纳帕克软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27/32;B32B27/3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李江晖 |
地址: | 丹麦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板 制作 使用 作为 包装 盖子 方法 | ||
1.一种制作薄板的方法,所述薄板尤其用作用于诸如聚酯(PET)容器的容器的冲压薄板盖子,所述薄板包括透明的聚酯基底薄板(PET)(4),其特征在于:薄板(2)通过用附加层(5)涂覆透明的聚酯基底薄板(4)而制作,所述附加层(5)通过混合挤压聚烯烃层(5a)和非晶态聚酯的PET焊层(5b)施加在透明的聚酯基底薄板(PET)(4)之上以形成薄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烯烃层(5a)是聚乙烯(PE)层,优选地以PE的均聚物或者共聚物形式存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烯烃层是聚乙烯(PE)的共聚物,诸如丙烯酸的PE聚合物或者包括PE或者其混合物的乙烯基醋酸乙酯。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聚烯烃层/PE层(5a)和PET焊层(5b)在透明的聚酯基底薄板(PET)(4)之上的混合挤压使得聚烯烃层设置在透明的聚酯基底薄板(PET)(4)和PET焊层(5b)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加混合挤压的聚烯烃层(5a)和PET焊层(5b)之前,底漆层被施加到透明的聚酯基底薄板(PET)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冲压盖子薄板(2)被焊接到包装(1),所述PET焊层(5b)粘附到容器(1)。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给定PET基底薄板(4)的厚度在23μm和50μm之间,并且对应于9μm和22μm之间的厚度给定混合挤压层(5)在8g/m2和20g/m2之间的量。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就在即将使用利用聚烯烃层(5a)和PET焊层(5b)的混合挤压层(5)涂覆之前挤压PET基底薄板(4)。
9.一种包括透明的聚酯基底薄板(PET)(4)的薄板,其特征在于:透明的聚酯基底薄板(4)在该透明的聚酯基底薄板(PET)(4)之上以聚烯烃层(5a)和非晶态聚酯的PET焊层(5b)的形式涂覆有附加层(5),所述聚烯烃层(5a)和PET焊层(5b)混合挤压到聚酯基底薄板上以形成薄板(2),所述聚烯烃层(5a)设置在透明的聚酯基底薄板(PET)(4)和PET 焊层(5b)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薄板,其特征在于:聚烯烃层(5a)是聚乙烯(PE)层,优选地是PE的均聚物或者共聚物的形式,其中共聚物从包括丙烯酸PE聚合物或者包含PE或其混合物的乙烯基醋酸乙酯(EVA)的组中选出。
11.根据权利要求9-1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薄板,其特征在于:底漆层(6)存在于PET基底薄板(4)和聚烯烃层(5a)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薄板,其特征在于:PET焊层(5b)由PETG制成。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薄板,其特征在于:PET基底薄板(4)具有在23μm和50μm之间的厚度,并且混合挤压层(5)具有在7g/m2和25g/m2之间的厚度,对应于7μm和22μm之间的厚度。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薄板,其特征在于:薄板冲压成用于包装(1)的盖子。
1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14所述的薄板的使用,盖子焊接到聚酯(PET)容器(1)或者聚酯层施加于其上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薄板(2)在焊接到容器(1)之前被冲压成盖子的最后形状,所述薄板层在PET焊层(5b)朝向容器的情况下焊接到包装(1),并且其特征在于:由于PE 层(5a)和PET焊层(5b)仅在焊接区域中分层,盖子随后通过在薄板(2)中的拉动从容器(3)分离,导致PE层(5a)保持在PET基底薄板(4)上并且PET焊层(5b)在焊接区域中保持在容器(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纳帕克软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丹纳帕克软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7498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