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电机用转子及具备该旋转电机用转子的旋转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75140.X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9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英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9/10 | 分类号: | H02K19/1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熊传芳;苏卉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电机 转子 具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装有线圈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及具备该旋转电机用转子的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以往,在日本实开平5-29275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的励磁机内置型的无刷发电机:将主励磁机的电枢、副励磁机的转子和整流器安装于筒状的保持器,将该保持器安装于旋转轴,从而将电枢、转子和整流器一并安装于旋转轴。在该发电机中,参照该文献的图2等,示出了整流器(7)与旋转轴平行地安装的状态。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5-328617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的电容器补偿式同步发电机:具备在定子铁芯卷装输出绕组和电容器励磁绕组而成的定子及在转子铁芯经由线架卷装磁场绕组而成的转子。在该发电机中,参照该文献的第0013段和图1~3,也记载了二极管(D)以其板面朝向与转子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的状态配置这一内容。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292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286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和2所记载的发电机中,都是整流器或二极管以与旋转轴平行的状态安装于转子。即,最长的边部与旋转轴平行。与此相关联地,具备设有二极管的转子和定子的旋转电机若考虑到向车辆的搭载性等,则优选缩短旋转电机的轴向的长度。因此,考虑到将二极管不与旋转轴平行地配置。
但是,如此一来,距旋转中心的距离因二极管的部位而变化,在旋转轴向上作用于各部位的离心力不同。因此,若不恰当地设定二极管、与其连接的线圈的引线等的位置,则有可能产生故障等不良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卷装有线圈且具有经由引线而与线圈连接的二极管等电子设备的旋转电机用转子中,抑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而产生线圈和电子设备间的连接不良等。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包括:轴,被支承为能够旋转;转子芯,固定于所述轴,卷绕有线圈;及电子设备,具有主体和端子部,所述主体以与所述转子芯一起旋转的方式且以不与所述轴平行的姿势设置并具有整流功能,所述端子部与该主体电连接,从所述线圈延伸的引线与所述端子部连接,所述电子设备的端子部与所述引线的连接部在所述转子芯的径向上设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的内径侧。在此,“主体的内径侧”是指,不仅包含连接部位于主体的内径侧的情况,也包含当连接部在径向上位于与主体重合的位置时该连接部位于主体自身的径向中央部的内径侧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用转子中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的端子部是从所述主体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端子线,该端子线与所述引线的连接部在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的内径侧连接。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用转子中可以是,所述线圈的引线在从线圈端部向径向内侧引出至所述轴的附近后,向所述电子设备侧沿轴向引出。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是,向所述电子设备侧沿轴向引出的引线和该引线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端子部的连接部一起一体地固定于所述轴。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用转子中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的端子线与所述线圈的引线的连接部以线接触状态或面接触状态被连接,所述接触部处于不与轴平行的方向上。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用转子中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转子的轴向端面上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喷出从所述轴内的冷却介质流路经由冷却介质供给路供给的液体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喷出口在周向上设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设于构成所述转子的轴向端面的端板,所述冷却介质供给路由形成于所述轴的第一冷却介质供给路和形成于所述端板的第二冷却介质供给路构成,所述冷却介质喷出口形成于所述第二冷却介质供给路的端部即所述端板的表面。
或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设于构成所述转子的轴向端面的端板,所述冷却介质供给路形成于所述轴以将液体冷却介质从所述冷却介质流路向轴外供给,所述冷却介质喷出口形成于所述冷却介质供给路的端部即所述轴的表面。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是,被供给从所述冷却介质喷出口喷出的液体冷却介质的所述端板的表面相对于径向而向轴向外侧倾斜。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旋转电机具备:具有上述任一结构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及定子,与所述转子相向配置,使旋转磁场作用于所述转子。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751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垂直折流复合厌氧消化器
- 下一篇:电动机的连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