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75582.4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8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26 |
发明(设计)人: | 林宏司;寺岛正人;原田广康;大野智仁;石井启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W10/10 | 分类号: | B60W10/10;B60K6/365;B60W2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张谟煜;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车辆 驱动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控制装置,尤其涉及用于抑制在降低发动机旋转速度时发生噪音、振动的改进。
背景技术
已知有除了具备内燃机等发动机之外,还具备至少1个电动机作为驱动源来发挥功能的混合动力车辆。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车辆就是这样的混合动力车辆。根据该技术,在具备内燃机、第1电动机以及第2电动机的混合动力车辆中,具备将所述内燃机的输出轴固定于非旋转部件的制动器,通过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来控制该制动器的接合状态,能够提高车辆的能效并且实现与驾驶者的要求相应的行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656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所述以往的技术中,通常,通过关闭所述电动机而使空档状态成立。但是,在这样的空档状态的成立时点火开关关闭的情况下等、在空档状态下降低所述发动机的旋转速度的情况下,由于所述电动机被关闭,因此无法利用该电动机进行发动机旋转速度的降低控制,成为例如借助惯性使发动机旋转速度降低的惯性运动(free fall)状态。因此,在所述发动机的爆发一次频率等与动力传递系统的共振频率一致时,存在产生噪音、振动这样的问题。该课题是本发明人等在为了提高混合动力车辆的性能而持续进行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新发现的。
本发明是以以上的情况为背景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在发动机旋转速度的降低时产生噪音、振动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控制装置。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本发明的第1要旨在于,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控制装置,具备:第1差动机构,具有与第1电动机连接的第1旋转要素、与发动机连接的第2旋转要素,以及与输出旋转部件连接的第3旋转要素;第2差动机构,具有与第2电动机连接的第1旋转要素、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所述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的任一方与所述第1差动机构中的第3旋转要素连接;离合器,选择性地使所述第1差动机构中的第2旋转要素、与所述第2差动机构的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中的未与所述第1差动机构中的第3旋转要素连接的一方的旋转要素接合;以及制动器,选择性地使所述第2差动机构的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中的未与所述第1差动机构中的第3旋转要素连接的一方的旋转要素接合于非旋转部件,在降低所述发动机的旋转速度时,使所述离合器及制动器的至少一方的转矩容量增加。
如此,根据所述第1发明,具备:第1差动机构,具有与第1电动机连接的第1旋转要素、与发动机连接的第2旋转要素,以及与输出旋转部件连接的第3旋转要素;第2差动机构,具有与第2电动机连接的第1旋转要素、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所述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的任一方与所述第1差动机构中的第3旋转要素连接;离合器,选择性地使所述第1差动机构中的第2旋转要素、与所述第2差动机构的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中的未与所述第1差动机构中的第3旋转要素连接的一方的旋转要素接合;以及制动器,选择性地使所述第2差动机构的第2旋转要素及第3旋转要素中的未与所述第1差动机构中的第3旋转要素连接的一方的旋转要素接合于非旋转部件,在降低所述发动机的旋转速度时,使所述离合器及制动器的至少一方的转矩容量增加,由此,通过使所述离合器和/或制动器具有转矩容量,能够加快通过发动机旋转速度的降低时的共振带(resonance band,共振频带)等等,来抑制噪音、振动的发生。即,能够提供一种抑制在发动机旋转速度的降低时的噪音、振动的发生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控制装置。
从属于所述第1发明的第2发明的要旨在于,在空档状态下的所述发动机的停止控制时,使所述离合器及制动器的至少一方的转矩容量增加。如此,通过使所述离合器和/或制动器具有转矩容量,能够加快通过处于空档状态的发动机停止控制时的共振带等等,来抑制噪音、振动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优选适用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结构的骨架图。
图2是说明为了控制图1的驱动装置的驱动而具备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3是示出在图1的驱动装置中成立的5种行驶模式各自中的离合器以及制动器的接合状态的接合表。
图4是能够在直线上示出在图1的驱动装置中各旋转要素的旋转速度的相对关系的列线图,是与图3的模式1、3对应的图。
图5是能够在直线上示出在图1的驱动装置中各旋转要素的旋转速度的相对关系的列线图,是与图3的模式2对应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755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驾驶舱可以升高的叉车
- 下一篇:逃生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