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加热式催化剂的异常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75687.X | 申请日: | 201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8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吉冈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3/20 | 分类号: | F01N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徐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催化剂 异常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加热式催化剂的异常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设置于内燃机的排气通路的排气净化催化剂,开发了通过被通电而发热的发热体对催化剂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式催化剂(Electrically Heated Catalyst:以下,有时也称为EHC)。
在此,在混合动力车辆中,已知如下技术:在电加热式催化剂的通电时检测电阻,基于该电阻判定电加热式催化剂的异常(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已知对保持催化剂的垫(mat)的温度进行推定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已知如下技术:基于对放电电极施加了高电压时的电流或电压等来判断漏电,在漏电时限制电力供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但是,在电加热式催化剂的温度不足够高的状态下启动内燃机时,有时在电加热式催化剂中水会冷凝。由于该冷凝水,电加热式催化剂和排气通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值会发生变化。以往,由于尚未考虑到由冷凝水导致的绝缘电阻值的变化,所以检测异常的精度有可能会变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744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0093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0215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更加准确地检测电加热式催化剂的异常。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加热式催化剂的异常检测装置具备:
发热体,其设置于内燃机的排气通路,通过通电而发热;和
绝缘部,其进行绝缘以使得在对所述发热体通电时在所述排气通路中不流动电流,
所述电加热式催化剂的异常检测装置还具备判定部,该判定部在从所述内燃机启动前起对所述发热体通电、且从所述内燃机启动起经过预定期间后的所述绝缘部的绝缘电阻值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电加热式催化剂存在异常。
发热体可以是催化剂的载体,也可以设置在比催化剂更靠近上游侧。由于通过对发热体通电而使该发热体发热,所以能够使催化剂的温度上升。绝缘部为了不使电流流动而具备。但是,在绝缘部附着冷凝水时,有时电流会经由该冷凝水而流动。即,绝缘部的绝缘电阻值由于冷凝水而降低。
在此,若电加热式催化剂正常,则通过从内燃机启动前起对发热体通电,在直到内燃机的启动时能够充分提高该电加热式催化剂的温度。因此,冷凝水难以产生,故而能抑制绝缘部的绝缘电阻值降低。
另一方面,当电加热式催化剂存在异常时,即使从内燃机启动前起要对发热体通电,该电加热式催化剂的温度也不会上升。因此,在内燃机启动时容易产生冷凝水,故而绝缘部的绝缘电阻值降低。即,从内燃机启动起经过预定期间后的绝缘电阻值成为阈值以下。
该阈值能够作为冷凝水产生时的绝缘电阻值的上限值。另外,阈值也可以作为比容许范围的绝缘电阻值小的值。另外,预定期间可以设为在电加热式催化剂存在异常时产生冷凝水、且若电加热式催化剂正常则不产生冷凝水的期间。此外,判定部可以将该预定期间的任意时期的绝缘电阻值与阈值进行比较,也可以将该预定期间的平均值或最小值与阈值进行比较。
这样,若电加热式催化剂存在异常,则在内燃机启动后产生冷凝水。并且,从内燃机启动起经过预定期间后的绝缘电阻值与冷凝水的产生存在相关关系。因此,判定部能够基于该相关关系,判定电加热式催化剂是否存在异常。
此外,这里所说的电加热式催化剂的异常是指电加热式催化剂的温度不上升的情况、或者电加热式催化剂的温度上升相对于所供给的电力量不充分的情况。这可以认为例如用于向发热体供给电力的电线的切断、或者电加热式催化剂的破损、控制装置的故障。另外,也可以作为无法对发热体通电的异常。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内燃机启动时的该内燃机的温度越高,则所述判定部可以使所述阈值越大。
在此,认为:内燃机启动时的该内燃机的温度越高,则排气通路、电加热式催化剂的温度也就越高。并且,排气通路、电加热式催化剂的温度越高,则越难以产生冷凝水。另一方面,内燃机的温度越低,则冷凝水的产生量越多。这样,由于内燃机启动时的该内燃机的温度越高,则越难以产生冷凝水,所以绝缘电阻值难以降低。因此,通过根据内燃机的温度来修正所述阈值,能够提高电加热式催化剂的异常判定的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756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