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电加热式催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76048.5 | 申请日: | 201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3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高垣忠史;木下靖朗;下田健二;西尾和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J35/02 | 分类号: | B01J35/02;B01D53/86;B01J35/04;F01N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电 加热 催化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通电加热式催化装置,具备:
载体,其含有陶瓷且担载有催化剂;
一对表面电极,其在所述载体的外周面彼此相对且沿所述载体的轴向延伸设置;以及
布线,其从外部向所述表面电极供给电力,
经由所述表面电极对所述载体通电加热,
其中,
沿所述载体的轴向延伸设置的金属制的形变部件埋设于所述表面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电加热式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变部件为网状物、线、冲裁板中的任一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电加热式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电极通过喷镀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电加热式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载体与所述形变部件之间形成有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通电加热式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变部件具备:
与所述表面电极接合的接合部;以及
未与所述表面电极接合的非接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电加热式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变部件含有不锈钢系合金、Ni基系合金、Co基系合金中的任一合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电加热式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电极中连接有所述布线的连接区域位于所述载体的轴向的中央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电加热式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陶瓷含有SiC。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电加热式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电极含有Ni-Cr合金或MCrAlY合金,该Ni-Cr合金中Cr含量为20~60质量%,该MCrAlY合金中M为Fe、Co、Ni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通电加热式催化装置的制造方法,该通电加热式催化装置是经由在含有陶瓷且担载有催化剂的载体的表面所形成的表面电极对所述载体通电加热的通电加热式催化装置,该通电加热式催化装置的制造方法具备:
在所述载体的外周面形成彼此相对且沿所述载体的轴向延伸设置的一对所述表面电极的工序;以及
连接从外部向所述表面电极供给电力的布线的工序,
在形成所述表面电极的工序中,
将沿所述载体的轴向延伸设置的金属制的形变部件埋设于所述表面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电加热式催化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形变部件设为网状物、线、冲裁板中的任一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通电加热式催化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所述表面电极的工序中,
具备从载置在所述载体上的所述形变部件上方进行喷镀的喷镀工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电加热式催化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载体与所述形变部件之间形成空腔。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通电加热式催化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所述表面电极的工序中,
在所述喷镀工序之前,具备对载置在所述载体上的所述形变部件的表面进行粗糙化的粗糙化工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电加热式催化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粗糙化工序中,
对与所述表面电极接合的接合部进行粗糙化,对不与所述表面电极接合的非接合部不进行粗糙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7604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式机床回转工作台的制动装置
- 下一篇:基于气阀控制的微流控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