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90000529.3 | 申请日: | 201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6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仓桥智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2/02;H01M2/04;H01M2/26;H01M2/30;H01M2/34;H01M10/052;H01M10/0585;H01M10/5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苏卉;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电极板、外部端子及连接该电极板和外部端子的引片的电池。
本申请对2010年9月3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0-198149号请求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由多个正极板和多个负极板经由隔板交替地层压而成的电极层压体。
电极层压体中的多个正极板及多个负极板分别具有极片,各正极板的极片及各负极板的极片分别被集束成极片束。正极极片束的前端部与正极引片的一端部连接,该正极引片的另一端部与正极端子连接。并且,负极极片束的前端部与负极引片的一端部连接,该负极引片的另一端部与负极端子连接。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7363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包括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内,在具有连接电极板和外部端子的引片的电池中,电流在有限的截面积的引片中流动,因此该引片存在产生过度热量的倾向。特别是在如上述专利文献1的电池那样具有电极层压体的层压式电池中,多个电极板的极片集束而成的极片束和引片连接,因此在该引片中产生的热量变得极大。
在引片过度放热后,由于引片及与连接于该引片的外部端子的温度上升,它们的电阻变大,电池性能恶化。而且,当电池进一步放热时,除了由隔板的热收缩等造成电池性能变差之外,产生的热量会促使电解液分解,也产生由气体产生量增加导致的问题等。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引片的散热效果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具有:正极板及负极板;正极引片,与上述正极板连接;正极端子,与上述正极引片连接;负极引片,与上述正极引片连接;负极端子,与上述负极引片连接;电池外壳,收纳上述正极板、上述负极板、上述正极引片及上述负极引片,上述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经由绝缘材料进行固定;正极散热体,具有导热性,并与上述正极引片和上述电池外壳的内表面接触;及负极散热体,具有导热性,并与上述负极引片和上述电池外壳的内表面接触。
在上述结构中,各散热体与引片及电池外壳的内表面接触,因此可将引片的热量高效传递至电池外壳。
此处,在上述实用新型中也可是:上述正极散热体及上述负极散热体中的一个散热体形成为,具有使与上述一个散热体接触的引片和上述电池外壳之间电绝缘的绝缘体,另一个散热体形成为,具有:电阻体,成为上述正极引片及上述负极引片中的与上述另一个散热体接触的引片和上述电池外壳之间的电阻;和导电体,对与上述另一个散热体接触的该引片和上述电池外壳之间进行电连接。尤其优选:上述电池外壳至少内表面由铝系材料形成,当在该电池外壳内填充包括锂离子的电解质时,上述一个散热体是上述负极散热体,上述另一个散热体是正极散热体。
在上述构成中,可使上述另一个散热体所接触的引片和电池外壳处于相同电位。
并且,在上述实用新型中也可是:具有多个电极层压体,上述电极层压体由具有正极片的多个上述正极板和具有负极片的多个负极板隔着隔板交替地层压而成,上述电极层压体中,上述电极层压体中的多个上述正极片形成的束即正极片束和上述正极引片连接,上述电极层压体中的多个上述负极片形成的束即负极片束和上述负极引片连接,多个上述电极层压体层压于对上述电极层压体的上述正极板和上述负极板进行层压的第一方向上,上述正极散热体具有:正极接触部,对应每个上述电极层压体分别具有与上述正极引片接触的引片接触面;和外壳接触部,将每个上述电极层压体的上述正极接触部彼此连接,并与上述电池外壳的内表面接触;上述负极散热体具有:负极接触部,对应每个上述电极层压体分别具有与上述负极引片接触的引片接触面;和外壳接触部,将每个上述电极层压体的上述负极接触部彼此连接,并与上述电池外壳的内表面接触。
当具有多个电极层压体时,通过上述结构可使相对于多个电极层压体的正极散热体设成一个,并且可使相对于多个层压体的负极散热体设成一个,可提高电池制造时的正极散热体及负极散热体的操作性。并且,在上述结构的电池的制造过程中,当包括弯折引片的步骤时,多个电池层压体的各个电极接触部可作为弯折引片时的夹具进行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900005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清洁纺丝机上油槽的装置
- 下一篇:梳理机除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