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致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90000766.X | 申请日: | 201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8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罗伯特·延德雅恩;彼得-米夏埃尔·马林费尔德;汉斯-于尔根·卡尔科施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蒂泰克振动控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7/06 | 分类号: | H01F7/06;H01F7/122;H01F3/08;F16K3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张天舒;张杰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致动器 | ||
1.一种致动器(1),包括一个导电的线圈(2),该线圈具有一个纵向轴线L和多个匝;并且包括至少一个磁体(8),该至少一个磁体被安排成与该线圈(2)的这些匝在相对于该纵向轴线L的径向方向上间隔开,其中,该线圈(2)在远离该磁体(8)的一侧上被一个第一传导元件(4)的中央区域至少部分地罩盖,并且该至少一个磁体(8)在远离该线圈(2)的这些匝的一侧上被一个第二传导元件(10)的中央区域至少部分地罩盖,其中,在相对于纵向轴线L的轴向方向上,该第一传导元件(4)伸出超过该线圈(2),并且该第二传导元件(10)伸出超过该至少一个磁体(8),并且所述第一传导元件和第二传导元件各自具有多个套环状伸出部(6,7),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导元件(4)和/或该第二传导元件(10)是由一种软磁性粉末复合材料组成,该第一传导元件(4)的这些套环状伸出部(6)在相对于纵向方向L的轴向方向上具有一个延伸范围d,并且在于该第二传导元件(10)的这些套环状伸出部(7)在相对于纵向轴线L的轴向方向上具有一个延伸范围D,其中,延伸范围的比率d/D是在0.6与0.8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1),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导元件(4)和/或该第二传导元件(10)在所述传导元件的中央区域中在相对于该纵向轴线L的径向方向上具有的延伸范围小于3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器(1),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导元件(4)和/或该第二传导元件(10)在所述传导元件的中央区域中在相对于该纵向轴线L的径向方向上具有的延伸范围小于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1),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个磁体(8)安排成围绕该线圈(2)的一个环的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致动器(1),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传导元件(10)安排成围绕该至少一个磁体(8)的一个环的形式并且包括多个零件,具体是两个半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1),其特征在于,该线圈(2)安排成围绕该至少一个磁体(8)的一个环的形式。
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致动器(1),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导元件(4)安排成围绕该线圈(2)的一个环的形式并且包括多个零件,具体是两个半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1),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个磁体(8)与该线圈(2)相比在相对于纵向轴线L的轴向方向上具有一个更大的延伸范围并且伸出超过该线圈(2)2mm至5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致动器(1),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个磁体(8)与该线圈(2)相比在相对于纵向轴线L的轴向方向上具有一个更大的延伸范围并且伸出超过该线圈(2)3mm至5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致动器(1),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个磁体(8)与该线圈(2)相比在相对于纵向轴线L的轴向方向上具有一个更大的延伸范围并且伸出超过该线圈(2)4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1),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导元件(4)的这些套环状伸出部(6)在相对于纵向轴线L的轴向方向上伸出超过该至少一个磁体(8)1mm至3m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致动器(1),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导元件(4)的这些套环状伸出部(6)在相对于纵向轴线L的轴向方向上伸出超过该至少一个磁体(8)2m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1),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导元件(4)和/或该第二传导元件(10)在相对于纵向轴线L的轴向方向上具有与其整合地形成的至少一个伸出部(4a,10a)。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致动器(1),其特征在于,该伸出部(4a,10a)被设计成在相对于该纵向轴线L的径向方向上从该第一传导元件和/或该第二传导元件(4,10)的端面(12,14)回缩。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1),其特征在于,该线圈(2)和该第一传导元件(4)或该至少一个磁体(8)和该第二传导元件(10)是以一种支在弹簧上的方式安装在至少一个多臂弹簧垫圈(18)上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蒂泰克振动控制有限公司,未经康蒂泰克振动控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9000076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快换接头自动拔插可靠性试验装置
- 下一篇:手机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