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观察古生物化石微结构的化学处理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01275.8 申请日: 2012-01-05
公开(公告)号: CN102531672A 公开(公告)日: 2012-07-04
发明(设计)人: 林日白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4B41/46 分类号: C04B41/46
代理公司: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代理人: 栗仲平
地址: 210008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观察 古生物 化石 微结构 化学 处理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古生物学研究中的化石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观察古生物化石微结构的化学处理方法,该方法主要是用化学方法缓慢地侵蚀化石矿物结构及围岩,有利于更好的观察和研究化石。

技术背景

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各种生物埋藏在岩石里的遗骸或其生活的间接证据。在自然界中,生物死后未被分解的部分,被沙土掩埋后,经过长时间地质作用而形成化石。因此,远古生物的证据大多以不容易被分解的矿化结构为主,但因经历过地质年代的影响,生物结构会发生变化、甚至被其它矿物交替置换。同时,古生物化石经常是与其周围的普通岩石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并且被岩石包裹覆盖。研究古生物矿化结构首先要了解其结构是原生的还是后期受地质作用而变化生成的。 一般情况是制作生物薄片做镜下观察,但大部分的生物化石矿化细节结构是三维立体的,因此,在二维的生物薄片上很难观察其生物微结构的全貌。按照现有技术中的化石制片工艺,每张切片之间的距离最少也要一个毫米左右;所以采用切片观察的方式,无法观察到更细微的生物构造;而生物的微细结构对于古生物的研究工作又是十分重要的。曾经有古生物研究者探索采用酸蚀的方式处理化石,其方法是用盐酸或醋酸等不同浓度的酸液浸泡化石,以除去化石外部的围岩以及化石生物结构之间的填充岩石,使生物结构暴露出来。只有植物孢粉、硅藻、牙形刺等少数类别的化石适合于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处理;而大多数化石本身的化学成分与围岩的化学成分非常接近,酸蚀的方式在去除围岩与填充岩石的同时,会把生物结构本身也腐蚀掉,使需要观察的对象受损。只有硅化的化石,其生物结构是硅酸盐填充,而围岩与填充岩石是碳酸盐,这种硅化的化石才能够选择适当的酸液进行酸蚀,在除去围岩与填充岩石的同时,保留比较完整的生物结构。但是一般硅化的化石本身,其微细结构一般都早已经遭到破坏,所以这种方法也没有推广意义。

现有技术中尚未有解决上述矛盾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制作生物薄片在研究上的局限性,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观察古生物化石微结构的化学处理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化学处理方法来缓慢地侵蚀化石样品,使矿化结构显露出来,有助于镜下观察。这方法虽然对化石会造成一定破坏,但可将化石的三维立体结构暴露出来,相比较之下,此方法比制作生物薄片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完成上述发明任务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观察古生物化石微结构的化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⑴. 根据化石矿化性质做初步判断是否适用;

⑵. 选择未风化的化石表面或是断面;

⑶. 将螯合剂溶液倒入装有化石的玻璃器皿中;

⑷. 确定螯合剂溶液深度可覆盖指定的化石表面;

⑸. 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根据样品大小而定,从数小时到数天);

⑹. 将化石样品取出,洗去螯合剂溶液,做镜下观察。

所述的螯合剂溶液是EDTA (乙二胺四乙酸)或是EDTA二钠溶液。此外,上述化学溶液均为不可降解螯合剂。研发过程中也尝试用可降解螯合剂EDDS(乙二胺二琥珀酸),但效果不理想。

本发明有以下优化方案:

1、步骤⑴所述的“初步判断”是采用以下方法;取一部分未风化的粉末样品用稀盐酸测试是否会反应并产生气泡;有气泡的样品则适用本化学处理方法;

2、步骤⑶所述螯合剂溶液的浓度为重量百分比5%-30%;

3、在步骤⑷的之前或步骤⑷的之后,可以增加步骤⑷-1:

⑷-1. 在螯合剂溶液中增加碱性溶液,以提高溶液的pH值。所述pH值在4-9之间(pH值在6以上效果较明显);

4、在步骤⑸的之前、步骤⑸的之后或步骤⑸的中间,可以增加步骤⑸-1:

⑸-1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次调节溶液的pH值,使化石在两种不同pH值中分别浸泡各一段时间。

所述的碱性溶液可以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所述碱性溶液的质量浓度可以自20%-98%;所加入的碱性溶液的量,以pH值的结果为准:所述pH值的范围可以是7.5-1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12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