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无线高清图像传输系统及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1597.2 | 申请日: | 201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7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刘瑞安;王磊;张君生;马胜涛;张咪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7/26 | 分类号: | H04N7/26;H04N7/5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朱红星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无线 图像 传输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便携式无线高清图像传输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接口、图像压缩模块、COFDM无线发射端模块、COFDM无线接收端模块、图像解码模块及视频输出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线高清图像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图像采集接口与CCD/CMOS传感器或摄像机设备的输出口连接;图像压缩模块采用STM320DM36x系列芯片作为核心处理器,并设置有存储图像数据的SDRAM,核心处理器的SPI接口与COFDM无线发射端模块的对应SPI接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线高清图像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图像解码模块采用内置HDVICP的STM320DM36x系列芯片作为核心处理器, COFDM无线接收端模块的SPI接口与核心处理器的SPI接口相连,图像解码模块设置有存储接收到的数据信息的SDRAM。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线高清图像传输系统的图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视频采集发射端利用H.264/AVC压缩标准对采集到的视频进行高压缩比压缩,压缩过程采用开源的X.264算法,并对X.264算法进行了改进,即采取针对COFDM技术相适应的视频码流分割,固定码流长度为188字节,以在信道编码中加入独立的ERC进行前向纠错,使压缩后的图像数据满足无线视频传输对视频流的低延时、低码率要求;
无线通信链路采用编码正交频分复用技术,针对无线信道的瑞利衰落效应的COFDM中交织器采用了Turbo码改进方案,在实施中将固定长度为188的H.264视频码流序列M输入到编码器,PAD将n-188个尾比特加到码流序列之中,产生长度为n的码组C0;
这n个比特的码元并行地被输入到交织器的递推系统卷积码(RSC)的编码单元中;
每个编码单元输出一个校验序列Ci,输入序列和C0和各个RSC编码单元的输出序列C1、C2并行级联, C1和C2经过删余器周期性地删除一些校验位, 形成校验序列C,,C0和C,经过复用转换生成Turbo码序列C作为等待传输的视频码流;在多径信道的选取中,对于不同延迟和不同回波幅度下16-QAM调制方式的COFDM传输系统的性能进行自动调整;
接收服务器端按照H.264/AVC压缩标准对通信模块端收到的图像码流进行解码,最后生成YCbCr-4:2:0标准的720P数字视频序列,并利用视频输出接口将视频输出到高清显示设备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师范大学,未经天津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159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