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控燃油喷射式内燃机喉管式进气歧管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1866.5 | 申请日: | 201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9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伟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M2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2151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油 喷射式 内燃机 喉管 式进气 歧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船用内燃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控燃油喷射式内燃机喉管式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自内燃机问世至今,人们在其燃油供给方面有过很多的改进,从化油器到单点电控燃油喷射、多点电控燃油喷射、缸内直喷等技术一一问世,这给节约燃油、减少废气排放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常规的燃料喷射系统通常适于监控供应到发动机或其气缸内的燃料量,通过控制每次喷射的时间点和时间长短来使气缸内具有期望的燃料/空气混合物;常规的喷射器系统通常不设计成对气缸上游的燃料和空气的混合进行优化,为此,有发明人提出了名为“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公开号CN 101356359A)的优化技术,该歧管块设置成位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和气缸盖之间,并且该歧管块包括具有至少一个通过其中的歧管通道的材料块;该歧管通道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输入端连接到进气歧管,输出端连接到气缸;该歧管通道包括至少一个喷射器头通道,至少一个喷射器头通道朝该歧管通道的输入端定位并适于容纳燃料喷射器;该歧管块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吸气调节器,用于提高歧管通道中的燃料空气的混合效率。该公开技术,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歧管通道中的燃料空气的混合效率,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并减少油耗、降低了有害气体的排放,但在进气歧管和气缸盖之间增设歧管块、歧管块内设吸气调节器的结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整体结构体积增大而需要较大的使用空间,且通过延长燃料和空气的混合通道而优化混合效率的方式,混合效率提高幅度有限、既增加了混合时间又延长了混合气进入燃烧室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不占用发动机外部空间,并具有较高的燃料和空气混合效率而提高发动机性能、节约燃油、减少发动机有害气体排放的电控燃油喷射式内燃机喉管式进气歧管。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电控燃油喷射式内燃机喉管式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的本体,该本体上设有若干个连通发动机燃烧室的通道,通道内设有喷油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内还设有一个或多个喉管,该喉管具有导流孔,导流孔沿进气方向设置且其前端出口靠近喷油嘴的喷射口。
当需要发动机发出较大功率时(高于怠速)由于节气门的开启,发动机进气歧管内的气流增大,流速加快,当气流流经安装在喷油嘴处的喉管时,因喉管的内径小于进气歧管的内径而使通过喉管内的气流流速快于进气歧管内的气流流速,通过喉管的快速气流在喉管的前端喷出,喷出的高速气流(相对于进气歧管内的气流流速而言)作用在喷油嘴喷出的油雾上,把喷油嘴喷出的油雾吹散使之与流经附近的空气混合的更快更均匀,并可使喷油嘴喷出的雾化不良的、较大的燃油颗粒二次雾化成更小的油滴为发动机提供质量更好的可燃混合气。
自喉管前端喷出的高速气流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可使雾化燃油进入气缸的速度加快:当气流自喉管前端高速喷出时因高速气流作用在油雾上,相对于油雾就得到了一个推力,这样油雾在这个推力的作用下得到了一个加速度,使燃油更快地进入燃烧室。
作为优选,所述喉管由以内径从小到大依次头尾相接的若干个管状的子喉管构成,相邻子喉管的结合处留有外部气体流入管内的间隙;子喉管的内孔入口端直径小于出口端直径。气流通过后面内径较小的子喉管进入前面一个较大内径的子喉管内时膨胀扩散,膨胀扩散时产生的负压吸引子喉管外部的气流并由两个子喉管结合处的空隙进入前端内径较大的子喉管内,此时流经前端内径较大的子喉管内的气流就比增大很多,这样由子喉管前端喷出的气流比入口端的气流强度要大很多,吹散、推动喷油嘴喷出的油雾的能量也就加大了很多,多个子喉管的结构可使混合气质量更好、更快的进入燃烧室燃烧做功,为发动机释放更佳的性能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喉管结合部作为外部空气进入管内的流道,改善喉管结合部的结构,可提高外部空气进入的效率,作为优选,对于相邻的子喉管,前端的子喉管内径大于后端的子喉管外径,后端的子喉管端部伸入前端的子喉管内。这种结构,两段子喉管结合部具有更大的负压,使通过结合部进入子喉管内的外空气量更大。
为进一步提高子喉管结合部吸入外部空气的效果,作为优选,前端的子喉管的前端部设有外圆锥面,后端的子喉管的管孔后部设有内圆锥面。在外圆锥面与内圆锥面间形成一个环状间隙,环状间隙的径向截面呈内小外大的扩口状,既增加吸入的空气量,又加大吸入空气的流速。
对于由子喉管构成的喉管,子喉管的排列方式可影响最后气流的空气量和速度,作为优选,所述喉管上的子喉管呈直线排列。这种结构,可保证有较高的燃油、空气混合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伟,未经张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18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
- 下一篇:食用菌风味成分指纹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