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树脂基复合材料餐具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01955.X | 申请日: | 201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3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安震;叶盛;叶鑫杰;徐碧云;张旭明;石洪曙;马春辉;陈列;葛琪威;吴尚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3/01 | 分类号: | C08F283/01;C08L67/00;C08L97/02;C08K3/26;C08K3/34;C08K3/36;C08K7/14;C08L51/08;A47G19/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徐良江 |
地址: | 3158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脂 复合材料 餐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餐具,尤其涉及一种以树脂和碳酸钙为主要原料,通过增强纤维加强的复合材料餐具,本发明还公开了该餐具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见的餐具包括碗、碟、餐盒等,多采用陶瓷制作,还有用塑料制作。陶瓷餐具需要高温烧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对环境不友好,属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行业。而塑料餐具由于材料本身属于亲油性,因此自洁性能差,另外塑料在热塑成型过程中添加的增塑剂等助剂,在餐具的应用中对人体产生危害。
由于餐具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很高,之前还没有很好的复合材料来取代陶瓷餐具。本发明制备的树脂基复合材料餐具具有强度高、外形稳定、韧性好、自洁性佳、低能耗、耐酸碱腐蚀、抗紫外老化、食品安全及生产效率高的优点,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另外提供一种具有强度高、外形稳定、韧性好、自洁性佳、低能耗、耐酸碱腐蚀、抗紫外老化、食品安全及生产效率高的优点树脂基复合材料餐具。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环保、低成本、高效率的树脂基复合材料餐具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树脂基复合材料餐具,其特征在于采用原料经过混合、注射、模具固化而制得,所述原料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不饱和聚酯树脂 10~20
聚酯型防收缩剂 6~15
增强纤维 8~15
无机粉末填料 50~70
引发剂 0.8~2
颜料 0.5~3
为便于后续的混合均匀,所述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由苯乙烯稀释不饱和树脂而制得,其中苯乙烯和不饱和聚酯树脂的重量配比满足:
不饱和聚酯树脂 60~65
苯乙烯 35~40
所述的不饱和聚酯为邻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或间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
为便于后续的混合均匀,所述的聚酯型防收缩剂由苯乙烯稀释具有防收缩功能的聚酯而制得,其中苯乙烯和聚酯的重量配比满足:
聚酯 30~40
苯乙烯 60~70
所述的增强纤维可以是玻璃纤维、聚酯纤维或麻纤维。
所述的无机粉末填料中包含碳酸钙、硅灰石、石英砂。
所述的原料中还包含重量配比为0.5~3的颜料或色浆。
所述的原料中还包含包含内脱模剂硬脂酸盐或磷酸酯盐。
作为优选:所述的引发剂包括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碳酸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食品级)和对苯醌(食品级),其重量配比满足20:5:1:1。
一种制备树脂基复合材料餐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①取各原料组分并搅拌混合均匀成团状复合材料;
②将上述复合材料加入热固性注塑机的注射单元中;
③通过螺杆将复合材料注射到模具中,模具通过电、高温油或高温蒸汽加热,保持温度在130~150℃,保压固化;
④打开模具,取出制品;
⑤制品表面进行喷涂和印花(涂料为食品接触安全级别)。
作为优选:步骤③在于注射时采用高压低速注射,模具可以采用抽真空,固化时间在2~4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廉价的碳酸钙、硅灰石等无机填料为主要原料,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侵润黏结,以增强纤维增加强度,通过高压注射到模具内加热固化制得,所以原料易得、成本低廉;无需高温烧结降低能耗;采用注塑机注射成型,减少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及成品率;所得产品有强度高、外形稳定、韧性好、自洁性佳、低能耗、耐酸碱腐蚀、抗紫外老化、食品安全及生产效率高的优点;另外,产品外表面光洁如镜,手感温润,具有仿瓷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案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19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