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给纸刀及其工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1961.5 | 申请日: | 201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6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佟永刚;尹淑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3/34 | 分类号: | B65H3/34;B65H5/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天麓律师事务所 12212 | 代理人: | 王里歌 |
地址: | 3004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及其 工作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适用于印刷机械,适用于一种以下皮带摩擦方式为输纸方式的设备及其工作方法,即一种给纸刀及其工作方法,尤其适用于检品机设备和糊盒机设备。
(二)背景技术:
随着印刷包装行业的高速发展,下皮带摩擦输纸方式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印品方式已经广泛应用于自动糊盒机和印品质量检测机中。
在现有技术中,自动糊盒机和印品质量检测机的给纸普遍采用下皮带摩擦方式作为其输纸方式,其输送原理是通过皮带的摩擦输印品张以及给纸刀头的挡纸动作共同作用实现对纸板的单张纸输送。
现有技术使用的给纸刀下端为平面,在发送印品的过程中对印刷面极易造成划伤,同时堆在给纸刀处的印品由于给纸刀厚度为小于25mm,厚度较小,印品之间最初发送间隔距离相对较小极易造成双张印品被发送的现象,从而导致后序工作出现乱张等现象。
综上所述现有给纸刀的诸多不利因素,因此发明一种给纸刀及其工作方法改善发送印品质量就很有必要。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给纸刀及其工作方法,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使其具备在工作位置可以完成单张给纸,且不对印品造成划伤的特性;本发明将给纸刀厚度加大,使进给纸的纸张间距拉大,不容易出现双张现象;本发明给纸刀的工作面更加圆滑,更不易出现纸张划伤现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给纸刀,其特征在于其工作端面形状为圆弧形,圆弧半径为20mm到800mm;给纸刀厚度为30mm到50mm。
所述两个侧面为圆弧形,圆弧半径为1mm到3mm。
所述刀头角度为30°到60°。
所述给纸刀通过连接条安装在印刷机械发送印品的给纸部;印刷机械中输送纸的皮带位于给纸刀下方。
一种上述给纸刀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工作步骤构成:
(1)将给纸刀与连接条经螺丝固定,然后安装在发送印品的给纸部;
(2)印品堆垛在给纸刀前,最下端一张印品经给纸刀最下端被皮带输送出。
本发明的优越性在于:1、本发明给纸刀头工作端面为圆弧形,给纸刀头与印品的接触面始终为柔和的圆弧面,因此可以消除加工装配的形位误差而导致的棱边划伤印品;2、给纸刀厚度加大,纸张之间距离拉大,不易出现双张现象;3、调节方便,尤其适合对表面质量要求高的印刷品,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附图说明:
图1-1为本发明所涉一种给纸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所涉一种给纸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涉一种给纸刀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所涉一种给纸刀的工作示意图。
其中:1为给纸刀,2为印品,3为连接条,4为皮带。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给纸刀1(见图1-1、图1-2、图2、图3),其特征在于其工作端面形状为圆弧形,圆弧半径RA尺寸为500mm;两个侧面为圆弧形,圆弧半径RB尺寸为1mm;给纸刀厚度d为30mm;刀头角度β为30°。
所述给纸刀1通过连接条3安装在印刷机械发送印品的给纸部;印刷机械中输送纸的皮带4位于给纸刀1下方。
一种上述给纸刀的工作方法(见图3),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工作步骤构成:
(1)将给纸刀1与连接条3经螺丝固定,然后安装在发送印品的给纸部;
(2)印品2堆垛在给纸刀1前,最下端一张印品2经给纸刀1最下端被皮带4输送出。
实施例2:一种给纸刀1(见图1-1、图1-2、图2、图3),其特征在于其工作端面形状为圆弧形,圆弧半径RA尺寸为600mm;两个侧面为圆弧形,圆弧半径RB尺寸为2mm;给纸刀厚度d为40mm;刀头角度β为40°。
实施例3:一种给纸刀1(见图1-1、图1-2、图2、图3),其特征在于其工作端面形状为圆弧形,圆弧半径RA尺寸为700mm;两个侧面为圆弧形,圆弧半径RB尺寸为3mm;给纸刀厚度d为50mm;刀头角度β为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19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