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表冷盘管调节功能的风冷冷(热)水机组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2633.7 | 申请日: | 201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9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郑传经;昝世超;钱雪峰;张伟;何亚峰;郑庆伟;周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冷盘 调节 功能 风冷 机组 试验装置 | ||
1.一种具有表冷盘管调节功能的风冷冷(热)水机组试验装置,包括封闭的测试间(10),所述测试间(10)中设置有被试机(20),被试机(2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空气处理机组(30A)和第二空气处理机组(30B),所述被试机(20)通过管道与设置在测试间(10)外侧的恒温水箱(50)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试机(20)的两侧均设置有冷凝器,且两侧冷凝器的回风处分别设置有第一空气温度取样器(40A)和第二空气温度取样器(40B);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机组(30A)中设置有第一表冷盘管(31),第二空气处理机组(30B)中设置有第二表冷盘管(32),所述第一表冷盘管(31)、第二表冷盘管(32)分别通过独立的变频泵循环管路与所述恒温水箱(50)相连通;所述恒温水箱(50)还与冷却塔系统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表冷盘管调节功能的风冷冷(热)水机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泵循环管路包括第一变频泵循环管路和第二变频泵循环管路;所述第一变频泵循环管路包括由恒温水箱(50)通向第一表冷盘管(31)的送水管,还包括由第一表冷盘管(31)通向恒温水箱(50)的回水管,所述由恒温水箱(50)通向第一表冷盘管(31)的送水管上设置有第一表冷盘管变频水泵(80A),且第一表冷盘管变频水泵(80A)的变频器与第一空气温度取样器(40A)通过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变频泵循环管路包括由恒温水箱(50)通向第二表冷盘管(32)的送水管,还包括由第二表冷盘管(32)通向恒温水箱(50)的回水管,所述由恒温水箱(50)通向第二表冷盘管(32)的送水管上设置有第二表冷盘管变频水泵(80B),且第二表冷盘管变频水泵(80B)的变频器与第二空气温度取样器(40B)通过信号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表冷盘管调节功能的风冷冷(热)水机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系统包括冷却塔(60)和散热水泵(70),冷却塔系统还包括由恒温水箱(50)通向冷却塔(60)的供水管和由冷却塔(60)通向恒温水箱(50)的回水管,所述散热水泵(70)设置在由恒温水箱(50)通向冷却塔(60)的供水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表冷盘管调节功能的风冷冷(热)水机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温度取样器(40A)的输出端通过PID调节表与第一表冷盘管变频水泵(80A)的变频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空气温度取样器(40B)的输出端通过PID调节表与第二表冷盘管变频水泵(80B)的变频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表冷盘管调节功能的风冷冷(热)水机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水泵(70)为变频水泵,且散热水泵(70)的变频器与设置在恒温水箱(50)中的温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表冷盘管调节功能的风冷冷(热)水机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水箱(50)中的温度传感器通过PID调节表与散热水泵(70)的变频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表冷盘管调节功能的风冷冷(热)水机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机组(30A)中设置有第一蒸发盘管(33),所述第一蒸发盘管(33)与设置在测试间(10)外侧的第一压缩冷凝机组(35)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空气处理机组(30B)中设置有第二蒸发盘管(34),所述第二蒸发盘管(34)与设置在测试间(10)外侧的第二压缩冷凝机组(36)通过管道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表冷盘管调节功能的风冷冷(热)水机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水箱(50)中设置有电加热器(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263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