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质干细胞及提取方法在制备多发性硬化症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2750.3 | 申请日: | 201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1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5/36 | 分类号: | A61K35/36;C12N5/0775;A61P25/00;A61P3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 31252 | 代理人: | 袁洋 |
地址: | 200025 上海市卢***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细胞 提取 方法 制备 多发性 硬化症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质干细胞在制备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药物中的应用,特别是皮肤间充质干细胞(Skin-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在制备多发性硬化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是一种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脑部以及脊髓)的慢性、炎症性、自体免疫疾病,其特征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异常神经退行病变(neurodegeneration)引发以T细胞、B细胞、抗原提呈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从而导致多处的神经出现脱髓鞘(demyelination)现象,并在髓鞘组织修复的过程中,沿着轴突受损硬化。多发性硬化症的确切发病原因还不清楚,环境因子(诸如感染、外伤等)和遗传因子等综合因素决定了个体的易感性,患者可能出现行动不便、视力受损、疼痛等神经功能残缺症状(Hauser and Oksenberg, 2006)。
多发性硬化症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IFN-β和glatiramer acetate为常见的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的第一线药物,一般认为此两种药物能抑制炎症T细胞免疫应答,然而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也仅能达到适度舒缓疾病复发的机率(Hauser and Oksenberg, 2006)。另一种用于治疗严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药物为Natalizumab,它的作用机理是透过抑制致病性淋巴细胞表面所表达的细胞黏附分子α4整合素,达到阻止淋巴细胞迁移至中枢神经系统的效果(Hauser and Oksenberg, 2006)。虽然Natalizumab有较好的疗效,由于淋巴细胞在机体正常免疫反应中不可缺少,没有选择性地阻挡淋巴细胞迁移至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极高比例的病患在接受治疗后产生脑部感染症状(Martin, 2010)。此外,抗体类药物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普通病人很难能承受。多發性硬化症为导致神经功能残缺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全球有上千万人患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往往受到严重牽連。基于这一点,自主研究开发高效且低副作用的新疗法势在必行。
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是一种未分化、能自我增生、且能分化成多种间充质组织细胞的多能性细胞(Pittenger et al., 1999)。早期,间充质干细胞多从骨髓中取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应答和诱导外周免疫耐受的特质(Xu et al., 2007),曾被应用于抑制骨髓移植时所导致的移植体对宿主排斥反应(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Le Blanc et al., 2004)。除了骨髓以外,间充质干细胞也存在于其他成体组织中。不同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皮肤真皮层中的间充质干细胞,除了能分化成中胚层(mesodermal)相关组织细胞(如脂肪细胞、平滑肌细胞),还具有分化成神经细胞、造血细胞、肝细胞等多种非中胚层组织细胞的特性,因此在临床上有极大的应用价值(Sellheyer and Krahl, 2010)。由于大量的皮肤样本较骨髓易于取得,从皮肤样本提取治疗用间充质干细胞实属可行性高、用途广、侵入性小、且具经济效益的选择。
然而,皮肤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目前尚未被发现。本发明提供一种透过皮肤间充质干细胞在炎症环境中有选择地抑制致病性效应T细胞应答,促使神经细胞再生而达到治疗效果的多发性硬化症细胞疗法,并根据此法制备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药物的应用特别是制备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药物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质干细胞在制备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药物中的应用,以及相关充质干细胞的提取方法:
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治疗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药物中的应用。
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治疗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的充质干细胞来源于皮肤真皮层中。
所述的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的充质干细胞来源于皮肤真皮层中。
所述的应用中所述的充质干细胞通过下列方法提取:剪取背部皮肤置于dispase酶中,使用PBS液清洗,剥去表皮,将真皮置于胶原酶中消化,完成后再添加DNase I消化,再用PBS洗一遍,用滴管吹打成单细胞悬液并过滤,接种于培养皿中,弃去悬浮细胞,将贴壁细胞继续培养,待长满瓶底大部分后,胰酶消化,常规传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27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