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泌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单抗杂交瘤细胞株及其单抗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04164.2 申请日: 2012-01-09
公开(公告)号: CN102533664A 公开(公告)日: 2012-07-04
发明(设计)人: 吴建祥;周雪平;倪跃群;刘欢;饶黎霞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主分类号: C12N5/20 分类号: C12N5/20;C07K16/10;G01N33/577;C12R1/91
代理公司: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张法高
地址: 310027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分泌 水稻 黑条矮缩 病毒 杂交瘤 细胞株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泌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及其单抗的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黑条矮缩病曾于1960 年代中期在浙江及华东诸省市不少地区的稻、麦和玉米等禾谷类粮食作物上严重为害,其中浙江发病较重致使当时以东阳为中心的浙中玉米种植区被迫改变栽培制度,此后20 年发病面积迅速下降直至70 年代销声匿迹。近年来由于受耕作栽培制度改变、气候变暖、灰飞虱暴发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黑条矮缩病在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等地发生、流行。 

水稻黑条矮缩病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引起,该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 (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该病毒可侵染水稻、大麦、小麦、玉米、高粱、马唐、白草和稗草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引起水稻的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的矮缩病。病毒粒体球状,直径70~75 nm。病毒基因组为双链RNA(dsRNA),共10个片段,由大到小分别命名为SI~S10,其中S10编码病毒的外壳蛋白。细胞质中病毒粒子以三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分散或不规则聚集,另一种是有规则的晶状排列,再一种病毒粒子排列成串,外包一层膜,呈豆荚状、鞘状或管状构造。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是一种由灰飞虱 (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病毒,极具暴发性、间歇性和迁移性。水稻一旦感染上该病毒就无法防治。 其中秧苗2叶~4 叶心叶期为最易感病期,且极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期。因此秧苗期是防治灰飞虱传毒的关键时期。感病水稻的症状表现为分蘖增加,叶片短阔、僵直,叶色深绿,叶背的叶脉和茎秆上初现蜡白色,后变褐色的短条瘤状隆起,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不同生育期染病后的症状略有差异,具体表现为:苗期发病 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宽、僵直、浓绿,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根短小,植株矮小,不抽穗,大田移栽后枯死;分蘖期发病 新生分蘖先显症,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出短小病穗,但病穗缩藏于叶鞘内;拔节期发病 剑叶短阔,穗颈短缩,结实率低,叶背和茎秆上有短条状瘤突。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传毒介体灰飞虱一经获毒,终身带毒,但不经卵传毒。病毒主要在大麦、小麦病株上越冬,有部分也在灰飞虱体内越冬。田间病毒通过麦-早稻-晚稻的途径完成侵染循环。第一代灰飞虱在病麦上接毒后传到早稻、单季稻、晚稻和青玉米上传毒。稻田中繁殖的2、3代灰飞虱,在水稻病株上吸毒后,迁入晚稻和秋玉米传毒,晚稻上繁殖的灰飞虱成虫和越冬代若虫又进行传毒,传给大麦、小麦。灰飞虱最短获毒时间30分钟,1-2天即可充分获毒,病毒在灰飞虱体内循回期为8-35天,接毒时间仅1分钟。灰飞虱带毒情况及发生数量成为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流行的重要因素。为了掌握灰飞虱自然种群带毒及水稻发病状况,强化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早期监测和预警,科学指导防控,急需建立检测灰飞虱体内及水稻中RBSDV的高通量的检测方法,而目前没有这种高通量的检测方法,仅用低效率的电镜观察、RT-PCR方法等方法进行小样本检测。本发明以RBSDV外壳蛋白(CP)为抗原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了1株抗RBSDV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制备的单抗为核心建立了检测RBSDV的高通量的血清学方法,并成功应用于田间RBSDV的检测,从而为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早期监测和预警,科学指导防控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分泌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及其单抗应用。 

分泌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保藏号为CGMCC No.5537,它能分泌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单克隆抗体腹水间接ELISA效价达10-6以上,抗体类型及亚类为IgG1、kappa链,该单克隆抗体能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56kD的外壳蛋白亚基有特异性免疫结合反应。 

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单克隆抗体在该病毒检测上的应用是以单克隆抗体为核心建立的各种免疫学检测方法和免疫学试剂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41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