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钠掺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流变相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4283.8 | 申请日: | 201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2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王任衡;肖顺华;蒋英;宝音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4/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掺杂 锂离子电池 正极 材料 磷酸 流变 方法 | ||
1.一种制备钠掺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流变相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取2~4g五氧化二钒于烧杯中,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过氧化氢20-40ml,搅拌,形成五氧化二钒水凝胶;
(2)在步骤(1)所得产物中加入5~7g磷酸氢二铵、2~4g一水氢氧化锂、0.05~1.5g钠盐和0.1~0.3g大分子量PEG,超声震荡5~8分钟;
(3)用5ml移液管量取1.05~2.05ml分析纯小分子量PEG加入超声震荡好的烧杯后,将其转移至圆底烧瓶,并在40~50℃旋转蒸发仪上0.5~1小时蒸干,再在真空干燥箱中100℃下干燥2~4小时;取出,用玛瑙研钵研成粉末,在真空烧结炉内于650~850℃、高纯氩气保护下,烧结10~20个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Li3-xNaxV2(PO4)3,其中:x=0.01~0.07;
所述小分子量PEG为PEG-200、PEG-400和PEG-600中的一种;
所述大分子量PEG为PEG-10000、PEG-20000和PEG-35000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428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