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阴极活性材料及包含该活性材料的锂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4417.6 | 申请日: | 2006-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2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柳志宪;金旻修;玄晶银;李在弼;李恩周;申荣埈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H01M4/131;H01M4/525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杨海荣;穆德骏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阴极 活性 材料 包含 二次 电池 | ||
1.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阴极活性材料,其包含式I表示的锂/锰尖晶石氧化物与式II表示的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的混合物,其中该两种氧化物中至少一种的平均粒径大于15μm且不大于30μm:
Li1+xMn2O4 (I)
Li1+yNi1/3Co1/3Mn1/3O2 (II)
其中
0≤x≤0.2;
0≤y≤0.1;且
其中锂/锰尖晶石氧化物: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的混合比在10∶90至90∶10(w/w)的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活性材料,其中式I的锂/锰尖晶石氧化物的平均粒径大于15μm且不大于3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活性材料,其中式I的锂/锰尖晶石氧化物与式II的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分别具有大于15μm且不大于30μm的平均粒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氧化物是大量氧化物单元的聚集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阴极活性材料,其中式I的锂/锰尖晶石氧化物的氧化物单元具有0.2至10μm的粒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阴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氧化物单元具有的表面积为0.1至1.0m2/g。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活性材料,其中该混合比在10∶90至70∶30的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活性材料,其中该锂/锰尖晶石氧化物为式III的锂/锰尖晶石氧化物,其中一部分锰(Mn)被其他金属元素所取代:
Li1+xMn2-zMzO4 (III)
其中
M是氧化值为2或3的金属;
0≤x≤0.2;且
0<z≤0.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阴极活性材料,其中式III中的M是铝(Al)、镁(Mg)、或此二者。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阴极活性材料,其中z的值在0.01至0.2的范围内。
11.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阴极活性材料,其包含式I表示的锂/锰尖晶石氧化物与式II表示的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的混合物,其中该两种氧化物中至少一种的平均粒径大于15μm且不大于30μm:
Li1+xMn2-zMzO4 (I)
Li1+yNi0.4Mn0.4Co0.2O2 (II)
其中
M是氧化值为2或3的金属;
0≤x≤0.2;
0≤y≤0.1;且
0<z≤0.2;
其中锂/锰尖晶石氧化物: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的混合比在10∶90至90∶10(w/w)的范围内。
12.一种锂二次电池,其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的阴极活性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441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压燃爆装置
- 下一篇:钢结构吊装滑移轨道装置及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