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射式能见度仪中雾霾识别方法及能见度测量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4756.4 | 申请日: | 2012-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9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阳;赵爽;杜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47 | 分类号: | G01N21/4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象新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0 | 代理人: | 张肖琪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射 能见度 仪中雾霾 识别 方法 测量方法 | ||
1.一种散射式能见度仪中雾与霾的识别方法,所述散射式能见度仪包括发射光源、光接收机和能见度计算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散射式能见度仪的光接收机前加装偏振片;
2)发射光源发出白光,经大气粒子散射,通过调整偏振片的方向,光接收机分别接收散射光的平行偏振分量和垂直偏振分量;
3)能见度计算单元计算平行偏振分量与垂直偏振分量的比值,根据比值的大小,将大气状况分为雾、霾以及雾霾混合三种情况,当比值接近于1时,识别为雾,当比值远离1时,识别为霾,当比值介于雾与霾的识别阈值之间时,识别为雾霾混合天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雾与霾的识别阈值根据典型气溶胶的组成成分理论计算或定标确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产生人造纯雾和人造霾,测量两种情况下的平行偏振分量与垂直偏振分量的比值,从而定标确定雾与霾的识别阈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超声雾化式加湿器产生人造雾,使用废纸、蜡烛、蚊香、煤炭等混合燃烧产生人造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偏振片的方向采用电机带动偏振片旋转,分别取平行和垂直偏振分量。
6.一种能见度的测量方法,采用的散射式能见度仪包括发射光源、光接收机和能见度计算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散射式能见度仪的光接收机前加装偏振片;
2)发射光源发出白光,经大气粒子散射,通过调整偏振片的方向,光接收机分别接收散射光的平行偏振分量和垂直偏振分量;
3)能见度计算单元计算平行偏振分量与垂直偏振分量的比值,根据比值的大小,将大气状况分为雾、霾以及雾霾混合三种情况,当比值接近于1时,识别为雾,当比值远离1时,识别为霾,当比值介于雾与霾的识别阈值之间时,识别为雾霾混合天气;
4)在理论上分别建立雾和霾的散射和消光系数之间的关系,当识别为雾时,用雾的散射推导消光系数计算能见度,当识别为霾时,用霾的散射推导消光系数计算能见度,当识别为雾霾混合时,则根据比值偏离纯雾的程度修正能见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雾与霾的识别阈值根据典型气溶胶的组成成分理论计算或定标确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产生人造纯雾和人造霾,实际测量两种情况 下的平行偏振分量与垂直偏振分量的比值,从而定标确定雾与霾的识别阈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超声雾化式加湿器产生人造雾,使用废纸、蜡烛、蚊香、煤炭等混合燃烧产生人造霾。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偏振片的方向采用电机带动偏振片旋转,分别取平行和垂直偏振分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475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机器视觉的瓶身缺陷自动检测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串连制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