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底板双层加热式自卸车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5045.9 | 申请日: | 2012-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4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马淑平;刘福云;赵文星;吕永良;李言伟;陈真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28 | 分类号: | B60P1/28;B60H1/1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郑华清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双层 加热 卸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卸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板双层加热式自卸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自卸车中,一般包括底板、前后板、两边侧板及副车架、举升机构等,底板加热自卸汽车是在普通自卸车基础上增添底板加热功能,防止货物与车箱冻结,可满足自卸车冬季施工和特殊工况的需要,加热所需能量来自于发动机废气,是环保节能产品。适于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冬季运载货物,特别是适用于俄罗斯、蒙古等地的出口需要。但是底板加热时只是对底板纵梁和横梁进行加热,不能形成密闭通道,况且长期加热纵梁对其使用寿命影响甚大,加热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目前自卸车存在的底板加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供一种底板双层加热式自卸车;操作简单方便,产品性能可靠,底板加热均匀,加热效果明显,适合在冬季较寒冷的地区适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底板双层加热式自卸车,包括车厢,车厢设有前厢板,后厢板,侧厢板,底板中间横梁,底板纵梁,底板,底板包括上底板、下底板,上底板与下底板联接,所述底板中间横梁、底板纵梁分别与下底板联接,所述侧厢板分别与前厢板、后厢板、上底板、下底板联接,形成中空的密封空间,车厢末端的密封空间设有排气口,前端的密封空间处设有进气孔。
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的密封空间设挡风横梁,挡风横梁分别与上底板、下底板联接,挡风横梁的开口在密封空间交错布置,使密封空间形成迷宫式通气道。
挡风横梁为槽钢结构。
挡风横梁包括中间槽钢和加强槽钢。
中间槽钢、加强槽钢、前箱板、后箱板、侧箱板分别与上底板、下底板焊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车厢的侧厢板、前厢板、后厢板、上底板、下底板联接、形成中空的密封空间,车箱末端的密封空间设有排出口,车厢前端的密封空间处设有进气孔,密封空间设挡风横梁,挡风横梁分别与上底板、下底板联接,挡风横梁的开口在上底板上交错布置,使密封空间形成迷宫式通气道。当汽车排气消声器的热尾气从进气孔进入底板密闭夹层时,由于夹层具有开口交错的挡风横梁,使尾气余热在曲折的弯道空间充分地传导到底板,最后通过车箱尾端的排气口排出。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
1.采用底板双层加热方式,厢体底板强度及稳定性高,承载能力强;
2.两层底板之间设挡风横梁,提高自卸车加热效果;
3.利用自卸车尾气余热进行加热,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了自卸车尾气的烟度和排放噪音,结构简单,实施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4为底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侧厢板;2、底板;3、后厢板;4、前厢板;5、底板纵梁;6、底板中间横梁;7、下底板;8、上底板;9、中间槽钢;10、加强槽钢;12、排气孔;13、进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底板双层加热式自卸车,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车厢,车厢设有前厢板4,后厢板3,侧厢板1,底板中间横梁6,底板纵梁5,底板2,底板2包括上底板8、下底板7,上底板8与下底板7联接,所述底板中间横梁6、底板纵梁5分别与下底板7联接,所述侧厢板1分别与前厢板4、后厢板3、上底板8、下底板7联接,形成中空的密封空间,车厢末端的密封空间设有排气口12,车厢前端的密封空间处设有进气孔13。上底板8与下底板7之间的密封空间设挡风横梁,挡风横梁分别与上底板8、下底板7联接,挡风横梁的开口在密封空间交错布置,使密封空间形成迷宫式通气道,挡风横梁为槽钢结构,挡风横梁包括中间槽钢9和加强槽钢10。中间槽钢9、加强槽钢10、前箱板、后箱板、侧箱板分别与上底板8、下底板7焊接。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50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