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乙酰氨基-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5399.3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8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周金培;张惠斌;华杰;刘武昆;程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1/18 | 分类号: | C07D311/18;A61K31/37;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酰 氨基 羟基 甲氧基香豆素 衍生物 制备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乙酰氨基-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认为,肿瘤的生长取决于两类细胞,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任何一类的细胞生长的药物都具有抗肿瘤作用。前者就是以细胞毒药物为主的肿瘤化学治疗,后者就是抗血管生成治疗。化学疗法治疗肿瘤常因耐药性使其疗效受到一定的限制,而抗血管生成治疗直接作用于肿瘤的内皮细胞,基本上很少产生或不产生耐药性。
东莨菪素(Scopoletin)又称东莨菪内酯、莨菪亭,属于香豆素类化合物,化学名为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它存在于茄科植物东莨菪(Swpolia japonica Maxim.)根,颠茄(Atropa balladonna L.),伞形植物兴安白芷(Angelica dahurica Benth.et Hook.)根等中。研究表明,东莨菪素具有明显的药理活性,如镇痛、抗炎、降血压、解痉、抗肿瘤和防治高尿酸血症等方面活性,具有很重要的药用价值。
文献报道东莨菪素具有抗肿瘤活性,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Life Sciences,2005,77:824-836;Phytochemistry,1995,39(2):383-385]。东莨菪素对PC3、PAA和Hela细胞的IC50分别为157、154和294mg/L。东莨菪素能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并引起细胞内蛋白质含量减少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降低。经东莨菪素0,100,200和400mg/L处理后PC3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0.3%,2.1%,9.3%和35%,G2期细胞显著减少[Acta Pharmacol Sin,2001,22(10):929-933]。
东莨菪素是含有酚羟基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对内皮细胞的活化及所引起的血管生成具有多种作用[Drug Development Research,2009,70(3):214-219]。东莨菪素对内皮细胞无毒性作用,但在浓度为62.5、125、250和500μM时,可抑制内皮细胞迁移和抑制大鼠尾胶原管的形成,并且仅适度地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粘附。特别是东莨菪素浓度为500μM时,可选择性的下调纤溶酶诱导的ERK1/2的磷酸化作用,而不影响内皮细胞p38的MAPK或JNK的磷酸化作用。这些研究结果证明:东莨菪素具有抗血管生成活性,主要表现为通过下调ERK1/2的活化,从而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和抑制尾胶原管的形成。
东莨菪素虽然具有抗肿瘤活性,但是在体内不稳定,代谢快,作用时间短,限制其临床用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具有药用价值的3-乙酰氨基-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衍生物。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3-乙酰氨基-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物,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详细发明内容如下:
本发明合成了一系列通式(I)化合物:
R代表氢、卤素、烷烃、硝基、甲氧基、乙酰基。
部分化合物的结构为:
通式I化合物制备方法,为取代的氯乙酰氨基苯与3-乙酰氨基-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反应制得。
具体反应步骤为:
I1-12的合成路线
(a)AlCl3CH2Cl2,rt,24h;(b)甘氨酸,醋酸钠,醋酐,回流4h;(c)K2CO3,甲醇,回流0.5h;(d)K2CO3,取代的氯乙酰氨基苯,丙酮,回流2h.
以下是本发明部分化合物的药理学实验数据:
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筛选项目为MCF-7和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以及HT-29人结直肠癌细胞。
实验方法:
(1)MCF-7、MDA-MB-231和HT-29细胞以7500cells/mL接种于96孔板,每孔100μL,孵育3天;
(2)加入不同浓度的化合物,继续孵育3天
(3)细胞用1%的戊二醛溶液固定,并在4℃存放与磷酸盐缓冲液中。
(4)细胞由龙胆紫染色,乙醇冲洗后,在590nm下用光度计测量细胞菌体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53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