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叶水稻不育系及其选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5942.X | 申请日: | 201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4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章清杞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不育 及其 选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紫叶水稻不育系及其选育方法,属于水稻育种领域。
背景技术
紫叶水稻的叶片是紫色,作为一种标记性状,主要用于试验田保护行,由于紫叶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普通水稻少,其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所以产量不高,不宜在生产上直接推广应用。但水稻紫叶性状是一种能识别的明显标记,因而在水稻分类、遗传研究和育种实践上具有一定利用价值。已有育种者将易于识别的紫叶标记通过杂交回交手段导入不育系,育成带紫叶标记性状的不育系,解决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纯度降低问题以获得高纯度的杂交稻。然而通过杂交回交手段将紫叶标记导入不育系的方法不仅耗时耗力(育成生产上能用的紫叶标记不育系一般需要4-6年),而且由于杂交导致的基因重组,使得育成的不育系很难保持原不育系的优良农艺和产量性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紫叶水稻不育系及其选育方法,利用辐射诱变结合杂交育种方法,育成其它性状与原不育系一样,但带有紫叶标记性状的不育系,用其制种获得高纯度的杂交稻种,降低制种中的去杂费用,生产的种子更加安全和便宜。
遗传研究表明水稻中的紫叶性状大部分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不仅可通过杂交、而且可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紫叶突变体继而育成紫叶水稻品种。紫叶突变体直接对分离世代(M2或F2)植株进行选择。通过直接辐射诱变生产上表现优异的三系不育系的保持系(B系)或两系不育系(S系),获得其单隐性紫叶基因突变体(紫B系)或两系不育系(紫S系,已基本稳定),紫B系与对应A系杂交回交育成带有紫叶性状的不育系(紫A系)。“紫B系”、“紫A系”和“紫S系”在繁殖过程中即可通过紫叶性状标记去除杂株,获得高纯度的不育系种子。用“紫A系”、“紫S系”与相应父本生产杂交稻种子,因紫叶性状为隐性基因,在F1代中不表达,故杂交稻种子种出的植株表现绿色,不影响产量表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 直接用350-400Gy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水份含量为17%的三系保持系(B系)或两系不育系(S系)种子500克。
2) 种子照射后放置12天播种(S系还必须安排在其可育期抽穗),M1密植丛栽1万苗,成熟期M2种子混收干燥。
3) M2种子采取稀播,待M2长到三叶期时对其进行筛选,选到紫叶性状突变的稻苗并将其移至空苗床稀植。
4) 在抽穗开花期对所有两系不育系(S系)的紫叶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和开花性状进行考察,选农艺性状和开花性状优异紫叶突变体移入人工气候箱繁殖种子,考察育性,选育性性状优异紫叶突变体即育成紫叶两系不育系(紫S系)。
5) 在抽穗开花期对所有三系保持系(B系)的紫叶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和开花性状进行考察,选农艺性状和开花性状优异紫叶B系突变体即为带紫叶标记性状三系不育系“紫B系”。用三系保持系(B系)相对应的不育系(A系)作“A系/紫B系”杂交,杂交F1与“紫B系”回交,得BC1F1,种植BC1F1其会分离出紫叶和绿叶植株,挑选紫叶植株与“紫B系”继续回交,即得紫叶不育系“紫A系”。
6) 紫叶不育系(紫A系)、紫叶保持系(紫B系)和紫叶两系不育系(紫S系)在繁殖中去除绿叶株(苗期)即可去杂保纯度,获得高纯度的紫叶不育系(紫A系和紫S系)。
7) 利用高纯度的紫叶不育系(紫A系和紫S系)与绿叶父本(普通三系或两系父本)配制杂交种子,获得高纯度的杂交稻种子。因紫叶性状为隐性基因,在F1代中不表达,故杂交稻种子种出的植株表现绿色,不影响产量表现。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59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淮猪商品肉猪杂交方法
- 下一篇:树脂模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