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烟气导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7013.2 | 申请日: | 201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3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姚立猛;陈姚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姚氏铸造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0/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翁坚刚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导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气环保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工业炉窑的废气脱硫除尘装置的烟气导入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炉窑的燃烧产物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例如工业炉窑燃料中的硫在大气中形成酸雨,造成了农业的减产,工业炉窑排出的有害微小粉尘影响人类的健康,污染环境。因此,世界各国对各种工业炉窑的排放限制越来越严格,都制订了工业炉窑排放标准。
冲天炉是铸造企业传统的设备,用于铸铁的熔化而进行浇注;其原理是利用焦炭燃烧产生的热量熔化金属铁;由于维护和运行成本低,同时存在化学增碳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冲天炉仍在广泛使用。但冲天炉排出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对人体有害的颗粒粉尘和含硫的氧化物气体,严重影响了铸造厂附加居民的生活环境。一直以来,冲天炉的脱硫除尘是铸造厂环境治理的重点项目,许多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开发冲天炉的脱硫除尘技术。
目前用于冲天炉脱硫除尘的装置中的水幕除尘装置,是在冲天炉的上方设置一个水喷头,利用高压将液态水横向喷出形成水幕,冲天炉的高温炉气(烟气)穿过水幕时,较大的颗粒与水幕碰撞吸水而与水混合,随水流入排污池,炉气中部分气态的硫的氧化物被水吸收成为硫酸或亚硫酸而从炉气中分离出去;由于水膜的厚度小,这类除尘装置仅能除去大颗粒,冲天炉烟气中的微颗粒和大部分硫氧化物气体仍然排入大气中,同时,形成水膜的高压需要大的能源消耗,运行成本较高。这种水幕除尘装置中还需要设置相应的烟气导入装置,烟气导入装置通常会采用安装一个阻挡帽的形式,阻挡帽在使用中有两个作用,一是对上升的烟气进行阻挡并使其从阻挡帽与壳体之间的通道导入到壳体内腔中的喷淋区,二是可以对从上方落下的液态水进行阻挡,不但防止液态水落入炉体或烟道中,而且可以使液态水在沿阻挡帽的上表面流下时形成水幕而与烟气进行全面接触。该种结构烟气导入装置的缺点时在液态水大量下落时容易对烟气造成憋气,导致大量烟气从投料口或设备的其它地方溢出,污染空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工业炉窑的脱硫除尘装置中的结构简单、可靠,使用时不会对烟气造成憋气的烟气导入装置。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烟气导入装置,其结构特点是:包括进烟筒、内筒、第一阻挡帽和第二阻挡帽。进烟筒、内筒、第一阻挡帽和第二阻挡帽均为钢制一体件。第二阻挡帽通过相应的连接件设置在内筒上方中央将内筒的上端口遮住,且在第二阻挡帽与内筒之间设有第二烟气通道。内筒从上方向下穿过第一阻挡帽中部,且与第一阻挡帽密闭固定连接。第一阻挡帽通过相应的连接件设置在进烟筒上方中央将进烟筒的上端口相应部位遮住,且在第一阻挡帽与进烟筒之间设有第一烟气通道。
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件为支撑板。
上述烟气导入装置的连接杆有3至8根,各连接杆均为钢制一体件。
上述内筒由位于上侧的圆柱壳形的上部筒体和从下方连接在上部筒体上的上大下小的圆台壳形的下部筒体构成。各连接杆的一端焊接固定在内筒的下部筒体的外壁的按照连接杆的数量进行等分的相应一处,每根连接杆各自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进烟筒上部的内壁上,且内筒与进烟筒同轴线设置。
上述烟气导入装置的支撑板按照所处的上下位置的不同,分为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各有3至8块,均为钢制一体件。
上述烟气导入装置的进烟筒也即外筒,外筒为铅垂设置的具有上下端口的圆柱形壳体。
上述第一阻挡帽是设有上下端口的上表面内高外低的结构件,第一阻挡帽套在内筒上,且由其上端口与内筒密闭固定连接。
上述每块下支撑板的形状为L形,每块下支撑板的下部的朝向内侧的一端焊接固定在外筒的外壁上部的按照下支撑板的数量进行等分的相应一处,每块下支撑板的各自的上端焊接固定在第一阻挡帽的内壁下部的按照下支撑板的数量进行等分的相应一处,从而使第一阻挡帽位于外筒的上方的中央,且在第一阻挡帽、外筒和内筒之间形成环柱状的第一烟气通道。
上述第二阻挡帽是设有下端口且无上端口的上表面内高外低的结构件,每块上支撑板的形状为长条平板形,每块上支撑板的上端焊接固定在第二阻挡帽24的内壁下部的按照上支撑板的数量进行等分的相应一处,每块上支撑板各自的下端焊接固定在烟气导入装置的内筒的外壁的上部上,从而使第二阻挡帽位于内筒上方的中央,且在第二阻挡帽与内筒之间形成柱状第二烟气通道,并且第二烟气通道的下段被第一烟气通道所包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姚氏铸造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姚氏铸造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70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