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荧光转换体、转换体制备方法及荧光转换体制成的LED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7172.2 | 申请日: | 201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9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昭;梁伟;徐锡金;邵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59 | 分类号: | C09K11/59;H01L33/5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秦雯 |
地址: | 250022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 转换 体制 方法 led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光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包括红色氮化物荧光转换体和绿色氮氧化物荧光转换体的荧光转换体、该种荧光转换体的制备方法及由该种荧光转换体制成的白光LED。
背景技术
节能的白光LED和白炽灯、荧光灯等照明光源相比,具有绿色环保、寿命超长、高效节能、抗恶劣环境、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响应快、工作电压低及安全性好等特点,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政府、科技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通过不懈的努力有望在短时间内达到照明要求,实现节能环保绿色照明这一目标,从而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荧光转换体和InGaN蓝芯片组合的白光LED是当今世界实现白光LED的主流实用方案。在白光LED中,研发和选用优质荧光转换体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荧光转换体决定了白光LED的色温、色坐标、显示指数、光效和寿命等关键指标。
LED采用荧光转换体实现白光主要有三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在蓝色LED芯片上涂敷能被蓝光激发的黄色荧光粉,芯片发出的蓝光与荧光粉发出的黄光互补形成白光。该技术被日本Nichia公司垄断,而且这种方案的一个原理性的缺点就是该荧光体中Ce3+离子的发射光谱不具连续光谱特性,显色性较差,难以满足低色温照明的要求,同时发光效率还不够高,需要通过开发新型的高效荧光粉来改善。第二种方案是蓝色LED芯片上涂覆绿色和红色荧光粉,通过芯片发出的蓝光与荧光粉发出的绿光和红光复合得到白光,显色性较好。但是,这种方案所用荧光粉有效转换效率较低,尤其是红色荧光粉的效率需要较大幅度的提高,现有技术中绿色氮氧化物荧光转换体的量子效率常温下为50-80%之间,温度猝灭效应较高(120℃时量子效率维持在70%以下)。第三种方案是在紫光或紫外光LED芯片上涂敷三基色或三种颜色的荧光转换体,利用该芯片来激发荧光粉而实现白光发射,该方法显色性更好,但同样存在和第二种方案相似的问题,且目前转换效率较高的红色和绿色荧光粉多为硫化物体系,这类荧光粉发光稳定性差、光衰较大。
基于上述讨论,本发明采用第二种方案,采用新型的红色氮化物荧光转换体和新型的绿色氮氧化物荧光转换体,与InGaN蓝芯片组合实现白光发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荧光转换体、该种荧光转换体的制备方法及由该种荧光转换体制成的白光LED,荧光转换体包括可被蓝光高效激发的红色氮化物荧光转换体和绿色氮氧化物荧光转换体,具有物化性质稳定、量子效率高等优点,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荧光转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转换体包括红色氮化物荧光转换体和绿色氮氧化物荧光转换体,所述红色氮化物荧光转换体峰值发射波长600 nm-650 nm,所述绿色氮氧化物荧光转换体峰值发射波长530 nm-580 nm。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红色氮化物荧光转换体化学式为:M5Si2N6:D,所述绿色氮氧化物荧光转换体化学式为M3Si2O4N2:D,其中M为Sr, Ba, Ca中的一种或几种,D为Eu2+或Ce3+。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荧光转换体制备方法包括红色氮化物荧光转换体和绿色氮氧化物荧光转换体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红色氮化物荧光转换体制备方法步骤是:
(11)以A 3N2、Si3N4、Eu2O3为原料,按化学计量比取原料,然后均匀混料,真空干燥;
(12)将上述步骤后所得的原料在有助燃剂的情况下,在氮气氛中进行高温煅烧;
(13)将所述煅烧后的产物进行后处理,得到所述红色氮化物荧光转换体;
所述绿色氮氧化物荧光转换体制备方法步骤是:
(21)以ACO3、Si3N4、SiO2、Eu2O3为原料,按化学计量比取原料,然后均匀混料,真空干燥;
(22)将上述步骤后所得的原料在有助燃剂的情况下,在氮气氛中进行高温煅烧。
(23)将所述煅烧后的产物进行后处理,得到所述绿色氮氧化物荧光转换体;A为Ca、Sr或Ba。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高温煅烧煅烧温度在1400℃-160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71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