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循环水管沟高爬坡段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7206.8 | 申请日: | 201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5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姚俊;关正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5/02 | 分类号: | E02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刘湘舟 |
地址: | 100054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水管 爬坡 施工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站循环水管沟的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核电站循环水管沟是核电站利用海水进行冷却,输入和排出海水的通道,国内循环水管沟均为设计为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国内CPR(第二代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循环水管沟管内径通常为3600mm,多为平直段或有较小坡度;EPR(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循环水管沟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管沟内径达到4400mm,长度一般为20~30m一段,若循环水管沟设计有多变径段、高爬坡段,则为了减少水流阻力,爬坡段纵断面设计为圆滑的弧形,这样的设计使施工难度大大增加。
传统的管沟侧模一般支设的是钢木组合的模板,爬坡段因坡度大,上下高差大,不适于使用,并且爬坡段因坡度较大,浇筑顶部混凝土时容易向下流淌而不易成型,仅在内圆模下部圆弧段开设振捣孔已经不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现浇钢筋混凝土循环水管沟设计为依靠混凝土自身抗渗能力起到防渗水的作用,因此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是循环水管沟施工的控制重点。传统施工方法需将高爬坡段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几段逐层施工,设置三道水平施工缝,共分四段浇筑,管沟整体性差,混凝土易产生裂缝,不利于施工质量的保证,且费工费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电站循环水管沟高爬坡段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爬坡段管沟侧模的支设和爬坡段顶部混凝土浇筑时易流淌不易成型的技术问题,并解决循环水管沟高爬坡段在垂直方向上分段逐层施工,设置多道水平施工缝,管沟整体性差,混凝土易产生裂缝,不利于施工质量保证,费工费时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水管沟高爬坡段施工装置,包括管沟的内圆模施工装置和外模施工装置,所述内圆模施工装置包括内圆模、间隔设置在内圆模外侧四周的型钢支架、设置在内圆模内部的内支撑和内圆模抗浮装置,所述型钢支架由顶部型钢支架和底部型钢支架组成,所述内圆模底部固定在底部型钢支架上,所述型钢支架还包括侧面型钢支架,所述外模施工装置由管沟两侧呈条状的侧面替代混凝土、管沟底部的混凝土垫层和底部替代混凝土组成,内圆模两侧通过侧面型钢支架固定在侧面替代混凝土的内壁上,
所述内圆模抗浮装置由抗浮型钢梁和抗浮预埋件组成,所述抗浮型钢梁间隔架设在内圆模顶面,抗浮型钢梁两端悬挑出拟浇筑管沟的外壁,通过抗浮预埋件固定在侧面替代混凝土内,所述抗浮型钢梁与顶部型钢支架之间垫有垫方。
所述侧面替代混凝土浇筑厚度至少为1500mm,侧面替代混凝土与拟浇筑管沟壁间设置一层聚苯乙烯泡沫板的隔离层,所述混凝土垫层上表面铺设一层PE膜滑动层。
所述抗浮预埋件由带孔洞的钢板和锚固件组成,所述抗浮型钢梁穿过钢板上的孔洞,并用短木方填堵抗浮型钢梁和锚固件之间的空隙,所述锚固件预埋在侧面替代混凝土内。
所述垫方为木方或型钢。
所述内圆模由环形龙骨,木板条内衬和圆柱形面板组成,所述环形龙骨为环形轻钢龙骨,相邻环形轻钢龙骨之间通过连接型钢连接为整体,环形轻钢龙骨之间布置环形木肋和纵向木肋,所述木板条内衬沿环形龙骨的轴线间隔设置在环形轻钢龙骨外表面,并固定在环形木肋和纵向木肋上,所述圆柱形面板套箍在木板条内衬的外表面。
所述内支撑为呈放射状分布的扣件式钢管支撑架。
所述内圆模下部圆弧段底部距中心线两侧400-1400mm处左右均匀设置两排振捣孔。
一种循环水管沟高爬坡段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高爬坡段在与上部水平段连接处的下部设置一条水平施工缝,内圆模按施工缝设置位置分二段加工,每段均为整圆形一次加工成型;
步骤二、混凝土垫层、底部替代混凝土及侧面替代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垫层、底部替代混凝土和侧面替代混凝土按管沟的设计坡度、弧度和标高浇筑成型;
步骤三、铺PE膜和隔离层:混凝土垫层上表面铺设一层PE膜滑动层,侧面替代混凝土与管沟壁间设置一层厚聚苯乙烯泡沫板的隔离层;
步骤四、在PE膜滑动层覆盖范围内的混凝土垫层上绑扎管沟的底板下层钢筋;
步骤五、安装内圆模底部型钢支架:底板下层钢筋上固定底部型钢支架;
步骤六、安装管沟的底板上层钢筋;
步骤七、安装内圆模:吊装内圆模,并将其安放在底部型钢支架的底板上层钢筋上;
步骤八、安装内圆模侧面型钢支架:所述侧面型钢支架与厚聚苯乙烯泡沫板的隔离层之间垫有垫块;
步骤九、安装内圆模顶部上方的顶板下层钢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72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