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列车乘坐舒适度的综合评价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07716.5 申请日: 2012-01-12
公开(公告)号: CN102539175A 公开(公告)日: 2012-07-04
发明(设计)人: 刘璐 申请(专利权)人: 刘璐
主分类号: G01M17/08 分类号: G01M17/08
代理公司: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代理人: 王凌霄
地址: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金***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列车 乘坐 舒适 综合 评价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列车乘坐舒适度的综合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对舒适度的表达,是从振动的角度来评价,曾经用过的或者目前还在使用的方法有:Reiher-Meister(1931)、Jacklin and Linddel(1933)、Meister(1935)、Helberg and Sperling(1941)、Janeway(1948),其后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ISO2631(1974)《关于人体振动暴露的评价指标》(Guide for evalustion of human exposure to whole-body vibration),随后对该标准作了几版修订。

有关铁道车辆舒适评价的最新国际、国外标准,有欧洲的暂行标准ENV12299(1999)《Railway applications-Ride comfort forpassenger-Measurement and evation》和国际标准ISO2631-1:1997(E)《机械振动和冲击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评价》(Mechanical vibration and shockEvaluation of human exposure to whole-body vibration:Generalrequirements),涉及到振动测试的日本标准JIS E 4023(1990)等。

但是随着列车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当速度超过250km/h时,原本忽略的列车的空气动力学噪声等诸多因素,都变得不可忽略了,随着高速列车的快速发展,我们所提到的舒适度就不仅代表振动舒适度了,而是人所感受到的各种因素的总体效果。比如噪声评价方面,有A计权声压级、等响度曲线、5点4级评价尺等,噪声常用的标准有GB/T12816-2006《铁道客车内部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T3450-2006《铁道机车和动车组司机室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ISO3381-2005《Railway application-Acoustics-Measurement of noise insiderailbound vehicles》,以及德国标准DIN45638《铁路车辆内噪声测量》。

压力方面,由于会车、隧道等因素所引起的列车车内压力波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乘客的听觉,当气压变化大时,会导致耳鸣,甚至头痛的状态,日本、德国、英国等都制定了压力的标准,我国的压力波研究,是以实际测试为手段的,铁道部在铁建设[2007]88号文件中,对压力波的变化率也进行了规定。

温度和湿度是产生热感觉的两个因素,常用的评价方法有七级热感标度、热舒适度方程,常用的标准为ISO7730《Ergonomics of thermal environment-Analutical determin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rmal comfort usingcalculation of PMV and PPD indices and local thermal comfort criteria.》和GB/T18049-2000《中等热环境PMV和PPD指数的测定及热舒适条件的规定》。

照度方面,从医学角度的研究比较多,常用人眼的视觉疲劳度来进行判定,国内曾用易读度进行照度的评价,常用的标准有TB/T2142-1990《铁路旅客列车车内照明照度测量方法》,GB/T18204.21-2000《公共场所照度测定方法》和TB/T2917-1998《铁路客车电气照明技术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列车乘坐舒适度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列车乘坐舒适度进行综合评价,克服舒适度影响因素单独评级不全面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列车乘坐舒适度的综合评价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a)首先检测列车的影响舒适度的六个因素的数据,包括振动、噪音、空气压力、温度、湿度和照度;

b)对检测到的影响舒适度的六个因素的数据进行分别计算,得到各个分项指标的舒适度等级,每个舒适度等级的赋予一定的分值,舒适度越高,分值越高,得到每个影响因素的评分P、P、P、P、P湿、P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璐,未经刘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77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