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层复合结构S阀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7935.3 | 申请日: | 201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3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宇;梁莎;向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4 | 分类号: | F16L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余刚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层 复合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三层复合结构S阀,包括S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S形管包括:
内管(5),包括一体形成的内管主管(51)和环口(52),所述环口(52)位于所述内管主管(51)的端部;
外管,设置于所述内管主管(51)的外侧;
填充层(4),位于所述内管主管(51)和所述外管(3)之间;
端部法兰(6),设置于所述外管(3)的端部,位于所述环口(52)外侧并与所述环口(52)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复合结构S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口(52)位于所述内管主管(51)的入口侧端部,所述环口(52)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管主管(51)的内表面平齐,所述环口(52)的外径大于所述内管主管(51)的外径,所述环口(52)包括位于入口侧的第一环段及位于所述第一环段与所述内管主管(51)之间的第二环段,所述第二环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环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复合结构S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5)的材料为高铬铸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复合结构S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主管(51)的厚度为5mm,所述外管(3)的厚度为5-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复合结构S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法兰(6)的入口端包括耐磨堆焊层,所述耐磨堆焊层的表面与所述环口(52)的端面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复合结构S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层复合结构S阀还包括轴套组件(2)和安装于所述轴套组件(2)内的轴头(1);
所述外管(3)由两个半管焊接形成,所述两个半管之间的焊缝位于所述轴头(1)的中心线与所述S形管的中心线组成的平面与所述S形管的上下两条相交线上。
7.一种制造三层复合结构S阀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制作S形管的内管(5),所述内管包括一体形成的内管主管(51)和位于所述内管主管端部(51)的环口(52);
制作S形管的外管(3);
制作S形管的端部法兰(6);
将所述外管(3)设置于所述内管(5)的外侧,将所述端部法兰(6)设置于所述外管(3)的端部且位于所述环口(52)外侧并与所述环口(52)相配合,将所述内管(5)、所述外管(3)和所述端部法兰(6)组合形成内外管复合管体;
在所述内管主管(51)和所述外管(3)之间浇注填充层(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三层复合结构S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口(52)位于所述内管主管(51)的入口侧端部,所述环口(52)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管主管(51)的内表面平齐,所述环口(52)的外径大于所述内管主管(51)的外径,将所述端部法兰(6)设置于所述外管(3)的入口侧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三层复合结构S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口(52)包括位于入口侧的第一环段及位于所述第一环段与所述内管主管(51)之间的第二环段,所述第二环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环段。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三层复合结构S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5)由高铬铸铁铸造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三层复合结构S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三层复合结构S阀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端部法兰(6)的入口端进行堆焊形成耐磨堆焊层;
对所述耐磨堆焊层的表面进行打磨使所述表面与所述环口(52)的端面平齐。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三层复合结构S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管(3)与所述端部法兰(6)一体形成;或
分别制作所述外管(3)与所述端部法兰(6),组合形成内外管复合管体包括将所述外管(3)与所述端部法兰(6)焊接在一起。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三层复合结构S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制作S形管的外管(3)的步骤包括制造两个半管,所述两个半管组合即为所述外管(3)的形状,且所述两个半管分割处位于所述三层复合结构S阀的轴头(1)的中心线与所述S形管的中心线组成的平面与所述S形管的上下两条相交线上;
组合形成内外管复合管体的步骤包括焊接所述两个半管形成所述外管(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793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再生橡胶干燥器内外筒的密封装置
- 下一篇:管磨机的传动装置